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15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图文并茂] 探村浙江宁海 | 梁坑古村,白云初晴古树葱郁,幽鸟相逐古祠独美

[复制链接]

 成长值: 33020

灰金v1_05灰铜v1_05蓝银v1_05绿金v1_01绿金v3_05绿铜v3_05绿银v3_05红铜v1_05紫铜v1_05紫银v2_05紫银v1_01宝血灵晶灰铜v3_01紫铜v2_0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9-4-12 14: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浙江宁海,深甽镇,梁坑古村。


从宁海深甽到大蔡的路上,好多次从车窗外见过这个古村,那些石墙黑瓦的老屋看上去浸染了岁月的时光;好多次从车窗外看到村口的爬满藤蔓的古老的石拱桥;好多次从车窗外看到小溪边长着的蓊蓊郁郁的老树,但我都未曾停下脚步走进这个不知名的小村,但我从路牌上记着这个村子的名字——梁坑。


梁坑古村是一个有800多年历史的古村,据《潘氏宗谱》记载,南宋德祐年间(1275——1276),潘五福从深甽独山迁移到此处。




春夏之交,我特意走进了梁坑古村。迎面可见的是那座青藤布满的古老的石拱桥,当地人称之为凹桥,有的就直呼梁坑古桥。桥后不远处有三棵高大的古树,两棵315年的枫杨,一棵515年的樟树,树叶都换了新绿。


走进村子,有一棵265年的古银杏树,也抽出了新芽,树边有个古老的石碾,村前最醒目的就是古老的潘氏宗祠,祠堂建在一个高高的平岗上,只能从侧门进入祠堂。




但是祠堂的门却锁着,无法进入,我找到了村里的干部潘永昌先生,他很热情地带我去参观潘氏宗祠。他说,现在的梁坑和曹坑、高畈、赵山一起并入了大蔡。


潘氏宗祠应是晚清建筑,堂号“振世堂”,是一个由门楼、戏台、正殿和南北厢房五部分组成的四合院封闭建筑。


宗祠的侧门上写着“保乡”二字,祠堂前有一狭窄的卵石铺成的空地,“潘氏宗祠”的匾额上写着“丁亥年亥月重修”,正面有两幅对联,一曰:派出荣阳世泽,支分康谷源流。告诉潘氏子孙梁坑潘氏的来源。一曰:春祀秋尝千年皿食,左昭右穆历世英容犹在。有两字已经模糊,大意是表示对祖先的怀念和尊敬。正门上的木雕都非常精美,两侧墙上各有一段文字,都已经模糊不可辨,但“白云初晴,幽鸟相逐”几字还清晰可见,这几字在庙里的签诗上常可见到,解曰:以往君尔之日子是昏暗晦涩者,如今一扫所有之晦气,白云亦初晴;幽鸟相逐于太空之中,君尔之缘必可成,且是令人羡慕者,放手去做可也。这富有诗意的八字包含着美好的祝愿。








走进祠堂, 你会感叹这座小小的山村中有如此精美的建筑,祠堂保留得非常好,几乎是以素颜的面目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古色古香。据《潘氏宗谱》记载,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重修祠堂和戏台,相隔150多个春秋之后,2008年重修宗谱的时候再次重修,但是保留了古制,没有进行重漆,这实在是非常难得,与那些焕然一新的祠堂相比,潘氏宗祠古朴厚重,显得弥足珍贵。








潘氏宗祠的戏台造型独特精美,雕刻精细,分前后藻井,主戏台藻井呈圆形,半鸡笼顶,采用叠涩盘筑法,为县内罕见,圆形的藻井四角有镂空的蝙蝠图案,四周的彩绘隐约可见;第二藻井在戏台前,呈长方形,施有彩绘。戏台正中本应挂着的“梨园古迹”的匾额缺了一角放在地上。据老人讲,大蔡的“胡氏宗祠”的古戏台也和这个古戏台一样精美,是以这个古戏台为模板建造的,堪称孪生姐妹。






梁坑古村只有几十户人家,和这么精美的古祠堂似乎是不相匹配的,我猜想潘氏先辈中一定有富有的人家。在《宁海县志》中曾有记载:梁坑潘仁家,独资建造桃源桥沿河栏杆。说明梁坑的村民中还是有乐于公益的乡民而为后人怀念的。至于谁建造了这个古祠堂,并没有留下姓名,但是潘氏的祖先给后人们留下的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走进梁坑古村,村里并没有奢华的老宅,有的已经坍塌,这与潘氏宗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村中除了偶尔听见的黄狗的吠叫,还有老人们在烤着竹笋。有些老房子上还有一些古老的木雕。






梁坑村前的溪水潺潺,鸭子在自由自在地嬉戏着,门前的柳树泛着新绿,这个被评为浙江省传统村落的梁坑古村在被人渐渐遗忘中也有人开始关注它。


古村记编辑,图、文均原创于古村记特约作者:宁海葛劲松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11-6 15:38 , Processed in 1.631033 second(s), 4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