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在1949年1月,三大战役全部结束之后,国军的剩余部队几无还手之力?看似还有近200万军队,但是三大战役后,国军方面事实上大势已去。不管是西北还是长江以南,剩余的国军都不足以给解放军制造实质性的麻烦。1949年初,剩下的约200国军构成如下。
东北只逃出刘玉章第52军;华北逃出侯镜如第17兵团辖由青年军第二O八师扩编的第87军、95师、318师;太原王靖国第十兵团、郭宗汾第十五兵团;新疆陶峙岳整编第四十二、整编第七十八师和整编骑兵第一师;马家军:宁夏的第一二八、马敦静第十一军、马惇靖第八十一军、马继援第八十二军;胡宗南裴昌会第5兵团辖第二十七、第三十六、第六十九、第九十军。李振第十八兵团辖第一、第三十八、第六十五军。第十七军、第三军、第五十七军、第七十六军、鲁祟义第三十军;云南卢汉没有作战部队,滇军60、93军在东北被消灭。所辖军队有第八、第二十六军,是云南籍的李弥重新编练的。华中桂系张淦第3兵团辖7、48军,夏威第10兵团,鲁道源第11兵团辖58军,刘嘉树第17兵团是新编部队,宋希濂第14兵团辖第二、第十五军;(倒是还可一战)湖南陈明仁只有新编的第一兵团新兵。
宁沪杭战区,淮海战役中由第九绥靖区改编而成的李延年第六兵团辖第九十九、第五十四、第三十九、第九十六军;刘汝明第八兵团辖55、68军(此为韩复榘部队余脉)第五十四军 军长阙汉骞;该军辖第八、第三十六、第一九八师;李默庵第一绥靖区辖第四、第二十一、第五十一、第五十四、第—二三军;首都卫戍司令部辖第二十八、第四十五军;汤恩伯淞沪警备司令部辖第三十七、第五十二、第七十五、第二十一、第十二、第五十一、第五十四、第一二三军;广东余汉谋辖第三十九、第一O九、第六十二、第六十三、第六十四军;刘安祺第二十一兵团自青岛撤退至粤,所属第三十二、第五十军;孙元良第十六兵团辖第四十一、第四十七军。
从北方看,中央军能打的大部被消灭,残存的也是苟延残喘。华北剩下的不到10万晋军,原先实力都不算太强,早在45年就损失了3万多精兵,从此一蹶不振。而且四面被围已达数月,士气低到了极点。绥远方面的部队归董其武统领,当时北平战事完结,这部分人早晚追随旧主,不是什么大碍。盘踞西北的马家军虽然态度上一向比较顽固,但是我军部队在48年装备提升太快,火力上压制西北国军。前些年对手骑兵对步兵的优势可以说早就不存在了。而胡宗南的嫡系在西北被蘑菇战消耗的一年不如一年,无心在西北继续作战。
国军在南方部署的兵力虽然多一些,但是仔细分析会发现,这部分人基本上也是不堪大用。华中地区,白崇禧的嫡系虽然相对而言比较能打,但是面对四野大军(20万对50万,还不算后备队)人数差距太大,打下去只是且战且退而已。虽然接下来桂军确实有个别占便宜的战斗(青树坪),但总体上大势已去。不管什么原因,桂系最鼎盛时期连内部对手中央军都打不过,还敢说在49年抵挡四野南下的部队?
江浙地区国军为中央军,但质量远远不能和1年前比,多为淮海撤下来的败兵,面对苦主华野没有任何信心。总体来讲国军在这一带的抵抗力极其有限。其余的就是西南军阀和广东部队了。地方军阀从来都没受到过重视,如果有重视的成分,那就是提防。中央军不敢给他们好的装备,怕将来养虎为患。这也导致了地方战斗力削弱,事到临头抱佛脚也不赶趟了。西南军阀自然有自己的打算,四川部队大部分出川了,剩下的也是老弱病残。为了自保,刘文辉等人改弦更张,和国军划清了界线。而卢汉等人就更别说了,云南军阀一向不服中央,还有龙云事件作为引子,这个时候正是起义的最好时机,比四川军阀下手还快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