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1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电影评论] 《辛亥革命》:在革命的哀伤下

[复制链接]

玄铁会员 - 等级≥主簿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6-30 01: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对比《建党伟业》那样把所有纷乱的“前因”都归结在自己这个“果”上的奇怪做法,《辛亥革命》至少态度端正得多。甚至可以说,不管是有意或无意,不管是电检制度或是思维桎梏,在讲述一百年前那场革命事件时,虽然电影一再强调了其必然性与伟大性,却总是不自觉地营造出某种历史的悲凉与无奈来。这种矛盾的感觉,让电影本身的叙事变得平庸,却又无端地生了些反讽的意味。

不知道是王兴东,还是张黎,抑或是成龙,想看到这样的情况。

100年前的那次所谓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教科书里是被浓墨重彩地定性为伟大革命。但就这事件本身前后的故事性看来,却是编剧面前一个棘手的难题。

它谈不上有一个漂亮的开头,以武昌起义第一枪来说,这件事的偶发性实在明显,当然偶然中包含着必然,当时的矛盾已经一触即发。而连锁反映出来的暴力行为,确实又和流亡海外的孙中山没有直接的关系。所以电影故事里强调了他在海外游说四国银行,以掣肘清廷的军费开支的过程。这件事当然是重要的,不过在众人面前侃侃而谈并切割羊肉的那场戏,委实写得小家子了一点。为了保持孙的盎然正气一面,让他的台词不能太实际太利益化,但如果你说空话有用,那么等于承认列强们的道德感是非同一般的。要把握好,挺难。

它更谈不上有一个漂亮的结局。前仆后继的死难,形成了南北割据的简单僵持局面。这时候真正影响局势的,是手握兵权并且一直野心勃勃的袁世凯。先且不论历史上袁世凯这些关节中到底如何行事,仅以结果论。袁大头在本片里确实被突出了窃国盗位的这一面,他从被召回开始就很努力地把局势往这个方向推进。那么革命党人辛苦来去,最终是为了能尽快造成“推翻帝制”“逼退满清”的事实,而讲决定权交给了一个让大家信不过的人。这确实也谈不上是什么胜利。而且我们也知道,其后的府院之争、张勋复辟、连年北伐都可以说是基于这个有点仓促的“让位”上继续演变出来的。于是编剧在技巧上,只能努力去强调第一次选举临时大总统这件事的过程,让它本身的意义涵盖住其后的无奈。

张黎的镜头感还是很出色的,但他的叙事却依然给人停留在电视剧式“纯事件”上,台词经常也把握得不够经济。袁世凯回来操持大局的那一段与战事的来回切换,和让位之间南北各自开会琢磨的剪辑,都不太有电影的节奏。不管是不是成龙来演,在之前那代人奔走和磨难上,黄兴都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给那么多戏是应该的,只是给得依然比较平面。

只是说,比那些纯粹就依靠着字幕往下走的电影而言些。《辛亥革命》尽管也碎,总算碎出了一点点历史的调子。

不过确实觉得这种“大史记”的模式可以休息一下了,现在似乎有点为了多塞明星而多创造事件场景的本末倒置。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11-10 22:07 , Processed in 1.507819 second(s), 4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