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丞
性别保密
在线时间 小时
最后登录1970-1-1
|
工作关系,经常去贵州,品尝到不少贵州美食,发现贵州人远远不及云南人会做生意,这么多好东西,居然不推广,永远藏在大山里。收集了其中一些发上来,大家分享,今后有去贵州旅游的,也算个参考吧!
地处西南云贵高原上的贵州,山川秀丽,气候宜人。在漫长的岁月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各族人民根据自然环境、物产资源及风土人情,创造出独具特色的美味佳肴。
遵义羊肉粉
贵州各地均产羊肉粉,唯有遵义羊肉粉驰名。遵义市的大街小巷,羊肉粉馆栉比鳞次,食客之多,首屈一指。
遵义羊肉粉早在清代中叶就名扬遐迩。凡来遵义品尝过遵义羊肉粉的人,无不交口称赞。遵义人特别爱吃羊肉粉。尤其在冬季,吃一碗滚烫的羊肉粉,浑身暖和。去饭馆进餐的十分踊跃。当地有一种习惯:每逢冬至这天,全城老幼都要吃一碗羊肉粉。说这天吃羊肉粉,整个冬天都不冷。
兴义鸡肉汤圆
兴义鸡肉汤圆始创于清朝末期,经四代传人,已有百余年历史,成为今天贵州兴义地区四大招牌名小吃之一。兴义鸡肉汤圆独树一帜,“众家皆甜,唯我咸鲜”。兴义鸡肉汤圆不同于其他汤圆的关键在于:以鸡肉为馅,灌鸡汤,点芝麻酱,具有小巧玲珑,色彩雪白、晶莹光洁的糯米清香与鸡肉、猪肉、鸡汤、芝麻酱的鲜香融合为特色风味的芳香,又有糍糯、细滑、清爽、油而不腻的特色。
沓哨馄饨
“好个老不管,开在小井坎,馄饨有八个。可惜是小碗”这首顺口溜”,是解放前贵阳人民对“老不管”饮食店的沓臊馄饨的赞誉。
馄饨的历史悠久。各地创造了具有地方风味特色的品种。经历代发展和改进,成为当代小巧玲珑的形状。贵阳人喻亮卿于本世纪20年代创制的沓臊馄饨,用料阱究,,工艺精细,风味独特,一鸣惊人,在同行中如鹤立鸡群,赢得了贵阳人民的一致赞赏。
沓臊馄饨工艺精湛,汤鲜、皮薄、馅香、沓臊,色、香、味、形、器完美和谐。
花溪王记牛肉粉
米粉应该说不是贵州独有的,在湖南、四川等地都有,而在贵州米分店更是比比皆是,可是,贵州贵阳的花溪王记牛肉粉却特别有名。它不仅在贵阳市有好几家分店,在贵州省也有分店,甚至在云南在其他省市都有分店,应该说贵州的花溪王记牛肉粉已经算是贵州饮食的一个招牌之一了,花溪王记牛肉粉起初是在贵阳市花溪镇的一家普通的米粉店,不过店虽普通虽小,但是味道很好,征服了许多贵阳市的食客,他们不惜驱车从市里到郊区就为了吃一碗牛肉粉。后来,吃的人多了,势力雄厚了,花溪王记牛肉粉开始在贵阳市都思路开起了分店,贵阳的食客可以在市里就能品尝到。
慢慢的,分店一家接一家的开,就有了今天的花溪王记牛肉粉。据说花溪王记牛肉粉是有秘方的,每天天还没亮的时候花溪王记牛肉粉的老板——一个老太婆就起来调味,然后送到各个分店。
遵义豆花面
遵义豆花面是遵义人的一种独创。面条上盖着一团雪白的豆花,面条浸在豆浆之中。豆花,有的地方叫水豆腐,是用前一次点豆腐的窖水存放几天后成为酸汤。用这种酸汤点豆腐,使豆腐没有石膏或卤水的苦涩味,比一般豆腐细嫩,比豆腐脑紧扎。据说起源于清代光绪年间,开初是素面,是一行善人家专为来湘山寺烧香拜佛 的人开的,因而取利微薄,怎样才味美,不少人为此献计献方,到民国年间,已经发展成为正宗的遵义豆花面,生意兴隆。豆花面配料,吃法特殊。面条是上等面加适量土碱,用手工反复揉拉,做成薄而透的宽面 条,下锅后煮熟不软不硬,以豆浆为汤,上盖嫩豆花,另加辣椒水一碟,辣椒水有讲究,有素、荤两种,素椒配有五种保密的佐料,荤椒还配有瘦肉丁、鸡肉丁、花生米、豆腐皮、金钩等,其味鲜美,将豆花与面挑入辣椒碟中吃。
康家脆哨面
康家脆哨面,由康家父子从长征时期创始,愈今已有80的历史。如今仍由康家大儿子掌勺制作。其特征是汤面分装,汤内有各种配料,加有竹荪、豆腐脑、海带等,汤味鲜美;面条用精粉加鸡蛋、豆面制作,先蒸熟晾干,放入开水中烫一分钟左右捞起,即可食用;辣椒面用滚烫猪油烧制,放入碗中与面条拌匀,如火焰燃烧一般,故又称燃面。燃面所配的脆哨十分讲究,系用五花肉切细粒慢慢熬去油,制成棕色脆哨。面条细脆味浓,哨子脆香回甜,汤鲜不浑。
毕节汤圆
原为贵州西部毕节地区的一种著名小吃,后来由当地人叫熊严容的来贵阳开设毕节汤圆店,在同行业的竞争中,以其独特的风味取胜,成为贵阳汤圆店中的佼佼者。毕节汤圆的风味主要靠芯馅来体现。计有洗沙、蜜枣、冰片、苏麻、樱桃、冰糖、桔饼、玫瑰、火腿、芝麻、核桃等十多个品种,味道各异,有的糯软爽滑,有的甜润清凉,有的肉质干香,有的果味浓郁。有时同一碗汤圆,有几种不同芯馅,这是毕节汤圆成为全省风味小吃的主要原因。
雷家豆腐圆子
“赢得芳香四方溢,白玉入油壳似金。煮豆烯萁千年事,隔桌呼酒忆古今。金豆入磨转蟹黄,坡仙知味流涎长。俯见维雉牵衣儿,指说雷家圆子香。”这首诗称赞的就是有着130多年历史的雷家圆子,其受欢迎的程度,可见一斑。
历史回到1874年,同治皇帝驾崩后,朝廷通令全国“禁屠”(不准宰杀猪牛羊鸡鸭等)三天,官民一律不能吃荤。地处西南边境的贵阳自然也不例外。当时,祖居贵阳、以开豆腐作坊为生的雷端藻及其夫人,借机推出用豆腐做成的圆子。他们尝试在做豆腐时,加入适量的盐、碱和香料、葱花等调料,充分拌匀后,捏成核桃大小的圆子,然后放在菜油锅内炸熟出售。“无心插柳柳成荫”,于是这小小的油炸豆腐圆子从此一炮而红,深受贵阳人喜爱。
在历经三起三落后,雷家豆腐圆子依旧保持了精工细做的品质和良好的口感。
贵阳鸡肉饼
鸡肉饼是贵阳地区著名的风味小吃。饼选用上等面粉制成,用油炸至外形呈橙黄色,饼皮酥脆,正面显现老虎斑花纹式样,背面显现菊花状。馅选用公鸡嫩肉、香菇、虾米等多种原料配制。皮薄馅嫩,香气扑鼻,令人百吃不厌。
丝娃娃
丝娃娃是贵州特有的一种风味小吃,原来叫做春卷,由于外形很象被子包着婴儿一般,就被称之为丝娃娃了。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已经有了,当时的丝娃娃原料较少,吃法和现在大不相同,丝娃娃也只是在黔灵公园门口和六广门体育场才有卖,也就是1分钱一个,面皮中包的也只有胡萝卜丝、姻脂萝卜丝、绿豆芽、佐料也就是酱油、醋、辣椒面、酥黄豆、葱花等,用面皮把胡萝卜丝、姻脂萝卜丝、绿豆芽包起来,卷的时候一头大一头小,小的一头要折过来,用手捏着,免得漏佐料汤,大的一头再放上几颗酥黄豆,浇上佐料,一口一个特别爽口。而现在都是用一个小碟子来放面皮和菜用筷子吃,是因为现在的丝娃娃原料品种特别多,想每一样都放上一点,就包不下了,味道是比以前丰富了,感觉也就不一样了。另外现在的丝娃娃原料多了总觉得不如过去好吃,可能是味道杂了,也可能是口味吃刁了的关系,另外加了折二根好像抢了味,不加折二根还好吃一点。现在要吃已经很方便,因为面皮在市场上可以买得到了,不需要自己动手做又怕做不好。
酸汤鱼
酸汤鱼是苗族最具代表民族菜,海内外人士均能接受并喜爱。苗族的腌鱼、腌肉、连心鱼、鱼冻、血灌肠、腌菜、咂酒、蚱蜢酱、蝌蚪汁菜汤、瘪汤等代表菜及系列家常菜一直引领着民族菜走向市场。
众多苗族菜肴中,以酸汤最为著名,其酸香丰富,是苗族传统的风味名菜。苗族同胞居住在大山里,山高路远,几乎家家都有酸坛,少的一两个,多的好几个,甚至几十个。苗家酿制酸汤取自高山上的泉水和自种的香糯酿制而成,味型独特、酸鲜可口,在中式烹调味型里未寻到酸汤风味的味型。
“最白最白的,要数冬天雪。最甜最甜的,要数白糖甘蔗。最香最美的,要数酸汤鱼。”苗族民谣,运用朴实而又生动的对比,赞美了鲜香美味的酸汤鱼。苗族酸汤鱼,是苗族人民深为喜爱的传统佳肴之一,也为苗族聚居地区各兄弟民族共同喜爱。
相传在远古的时候,苗岭山上居住着一位叫阿哪的姑娘,不仅长得貌美,能歌善舞,且能酿制美酒,该酒有幽兰之香,清如山泉。方圆几百里小伙子们都来求爱,凡来求爱者,姑娘就斟上一碗自己酿的美酒,不被中意者吃了这碗酒,只觉其味甚酸,心里透凉,但又不愿离去,当夜幕临近,芦笙悠悠,山歌阵阵,小伙子们房前屋后用山歌呼唤着姑娘来相会,姑娘就只好隔篱唱着:“酸溜溜的汤哟,酸溜溜的郎,酸溜溜的郎哟听妹来温暖;三月槟榔不结果,九月兰草无芳香,有情山泉变美酒,无情美酒变酸汤……”这个传说说明酸汤的食用历史悠久,最初的酸汤是用酿酒后的尾酒调制的,后改用热米汤经自然发酵及其他许多做法。
酸汤的种类有很多种,若以汤的质量和清澈度来分有高酸汤、上酸汤、二酸汤、清酸汤、浓酸汤等;以汤的味道来划分则有:咸酸汤、辣酸汤、麻辣酸汤、鲜酸汤、涩酸汤等;以汤的原料划分也有:鸡酸汤、鱼酸汤、虾酸汤、肉酸汤、蛋酸汤、豆腐酸汤、毛辣角酸汤、菜酸汤等;其中以苗族的鱼酸汤、毛辣角酸汤、菜酸汤、辣酸汤最为常见。
|
插件设计: zasq.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