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1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电影评论] 《间谍之桥》坚若磐石的人道主义自由论

[复制链接]

灰铜v1_02绿金v1_01灰金v1_04绿铜v3_01紫铜v1_04绿银v3_02绿金v3_01紫银v1_0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4 06: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选择冷战期间美苏交换囚犯的题材,使得《间谍之桥》注定只能赚钱,或者冲击奥斯卡等各大奖项,而不可能像《饥饿游戏》《星球大战》那般现象级卖座,这是诸位主创早就心知肚明的地方。斯皮尔伯格这位创作大白鲨和恐龙的电影老顽童,数十年来坚持商业与文艺两手抓,一边靠着《侏罗纪》系列赚大钱,一边从《拯救大兵瑞恩》到《战马》《林肯》再到《间谍之桥》,努力打造同类夺奖精品的平衡点,这也是他为何跻身为好莱坞领军人物的缘由。
看似没有悬念的交换囚徒,谁都明白历史上是成功的,恰似没有什么悬念与看头,科恩兄弟剧本则用纽约律师詹姆斯.多诺万的视角,讲述冷战政治背后的人道主义。眉头紧锁、沉稳大度的中年胖子汤姆.汉克斯,再没有阿甘时代那么年轻消瘦,反塑造这种正面人物形象,驾重就轻拿捏住神韵。他不只是一名律师,还代表着美国的宪法,并尊重人权与自由论,这也同无数喜欢“干完工作拿钱”、“不问政治是非、各扫门前雪”的打工就业者有着本质区别。如今诸多抗战雷剧选择丑化敌人,降低对方智商成脸谱化坏淫,那么美国与苏联是冷战对手,双方都是水火不容,能客观表现苏联情报员鲁道夫.阿贝尔的真实一面,也是《间谍之桥》厉害之处。
他对着镜子画自画像的开场,展现人物复杂性与多面性。从切开硬币获取情报纸,到沉稳睿智地销毁证据,这个人物用一种绝世高手的姿态,反衬着众多CIA探员的笨拙愚钝。另外,无论是美国官方,还是苏联政府人员,都在以国家政治与安全为借口,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无视法律与人命。鲁道夫认为男主角很像那个坚若磐石“Standing Man”,但他的故事里的人物被殴打,也诉说前苏联政治带来的不人道。因此马克.里朗斯老辣表演,拥有太多让人敬佩之处,相信有望斩获最佳配角奖。
四分之一的笔墨来描绘律师的家庭生活,大女儿被人爽约,小儿子对做家务的怨怼,小女儿抢着偷吃被训,老婆为了是否接受案子而争执,还有因为帮苏联间谍辩护,家里被砖头砸碎了玻璃,都是一些很有趣的生活描写。男主角与苏联间谍尽管各为其主,却因为都坚守自己的原则,渐渐产生了好感,是影片重点刻画的。但美国飞行员在飞机重创后的跳伞,必然是用高超手法,拍得惊心动魄,可男主角在柏林墙周围遭遇小流氓包围,被抢走了自己大衣,还临危不乱地问路,同样也是蛮绷住神经。幸亏则在换囚任务后,露出心力交瘁微笑,回到家想睡一个安稳觉。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导演+科恩兄弟编剧+汉克斯主演”黄金组合《间谍之桥》,曾是15年全球影迷翘首以待的剧情力作,却拍出了四平八稳的精品,属于美国学院派的正经主旋律,反而让许多人略感“投机”与“失落”!事实上,每个国家都有自己旋律精品,但如何拍摄这种类型片,如何避免矫揉造作的剧情、人物,如何避免虚伪地喊空口号,如何将人道主义、豪情、自由反思讨巧融进,则是有难度的。《间谍之桥》谈不上经典力作,却是视听、表演、剪辑皆精益求精地讲究,属于同类样板戏中佳作。从那些想翻阅柏林墙边的流民,全部被枪毙的残忍镜头,对比后面美国本土翻阅栅栏的人民却安然无恙,镜头中满载着浓烈的政治讽刺,人道主义的自由精神如何能普遍全球?只有男主角这种人越多越有希望。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9-18 08:00 , Processed in 1.856817 second(s), 4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