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在对话中无意识提及的某些词语,一些常用软件便会将这些词相关的商品精准的推送给你;自己在一个平台搜索浏览过的某一产品,结果其他APP上也会很“懂”你;同一个商品,不同次数或者不同账号登陆进去查看到的价格都是不一样的。APP偷听、大数据杀熟,这些词时不时会被人们所提及,大家都是细思极恐,许多APP简直成了贴心管家,你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它的监控。 这些APP知道用户心思是怎么实现的呢?原因在于这些APP能在不知不觉中获取你的海量数据,在通过大数据用户画像功能,遍可以轻松“猜出”你的心思。 用户画像的标签有以下几个维度: 1、自然特征/基本属性:如性别、年龄、体形、地域、职业、教育程度等; 2、消费特征/购买能力:如婚否、收入、车、房、购物类型、信用水平、购买周期等; 3、社会特征/行为特征:如婚姻状况、家庭构成、社交偏好、信息渠道等。 基础信息可以通过用户的注册信息获得, APP平台可以通过手机号、邮箱、用户上网媒介的MAC地址、用户常用头像、出生年月日、用户昵称等,进行用户画像。而像个人偏好、消费能力等级等,则可以通过算法模型才能计算出来。比如对曾经购买过的商品,消费金额,浏览过的网页等等信息,进行算法建立模型,来挖掘出这种个体行为与他某一种属性的关联度。 在期待数据安全法等法律规范以及企业监管完善的同时,我们可以尽量做到以下几条,将大大减小隐私泄露的可能。 1.安卓系统尽量选择知名APP商店下载企业官方应用软件,下载过程中要认真阅读APP的应用权限和用户协议或隐私政策; 2.下载后对APP做权限管理,一般情况下,关闭APP“资费相关”和“隐私相关”的大部分权限并不影响APP正常使用。禁止的操作步骤,一般只要打开手机中的“设置”——“权限管理”就可以找到了。 3.即便是无意将APP某个权限关闭,比如提示无法进行视频聊天等,再需要使用时再将其打开相关权限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