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天资好、很勤奋,但在科举这条路上并不顺,三次才考上秀才,此后多年时间里,一直考举人,二十年后才考上。 康有为参加的最特殊的一次乡试,是1888年参加顺天府乡试,结果自然是名落孙山。在北京的小旅馆,他给光绪帝写了一封信。在信里,他表达了对读书人机会不均等的不满,而造成这种不均等的原因在于体制,希望朝廷变法维新,一旦要变法,他康有为可以为朝廷做一些事。
信寄出去,石沉大海。康有为回到广东,开始收徒讲学。康有为一生弟子很多,最著名的弟子梁启超,就在这时拜在康有为门下。当时年纪轻轻的梁启超,已经是举人,为何愿意拜在尚且是秀才的康有为门下呢? 康有为一生坚持保皇,可谓是非常迂腐,但年轻时的康有为,脑子却是非常活泛的。他自幼学习儒家思想,祖父以及教师都崇信宋明理学,但康有为厌恶繁琐考据,企图开辟新的学术道路。为此,他拜别师父和家人,一个人到西樵山白云洞读书,读了不少经世致用的书,如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等,这些都不是科举内容。
除了读书多,他还游历香港,接触了很多资本主义思想,并广泛涉猎《海国图志》等。1882年康有为到北京参加科举考试,回来时经过上海,接触了很多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科学著作,他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比封建制度先进。从那时起,他的胸中燃起了救亡图存之火,维新变法的思想体系逐步形成。
有了这些思想的武装,康有为收徒讲学时,观点引爆了年轻人的思想,包括梁启超。当时的康有为,思想先进,还写了几本书,口才又好,是当地著名的新锐作家、自媒体大V、社会活动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