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秋,在淞沪抗战中,中国第一王牌——第1军为两个师编制,一是第1师,一是第78师。他们开赴淞沪战场后,在杨行、刘行以及蕴藻浜一带与日军决一死战。 日军攻,他们守,连战七天。 最后,第1军两个师伤亡百分之八十以上,再也撑不下去,只好撤出战场,到后方进行整补。 他们的阵地由援军第8师接守。
这个第8师是从陕西凤翔开过来的。师长为陶峙岳。 陶峙岳是湖南人。第8师官兵也都是三湘子弟。 从陕西开过来的,为什么是三湘子弟呢? 原来,第8师是北伐初期由湘军改编过来,因为不是嫡系,老受排斥和歧视,老蒋除发仅够维持官兵生活的薪饷外,从来不补给武器装备,任其自生自灭。在西安事变后,他们从湖南调遣到陕西负责“剿共”。这一次,远道开到上海,使用的还是20年代的汉阳枪以及各色杂牌枪,没有重武器。 对于这样一支部队能否守住第1军两个师丢下的阵地,谁也没有把握。 可是,统帅部已经无兵可调,只好把他们派上去,且划归第1军编制,令其以一个师顶两个师的阵地。
这样的仗如何打? 师长陶峙岳说:“以这样一支劣势装备的部队,要与拥有海军优势、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敌军交锋,其困难是可想而知的。我与副师长向超中、参谋长骆斌等估计敌我情况,深知这一仗很难打,但是,我们唯一的优势,是具有民族自尊心和爱国心的高昂的士气。” 第8师拉上去后,第二日,日军就挟海空优势,对第8师阵地狂轰滥炸,然后步兵轮番进攻。第8师官兵凭借工事,奋勇还击。官兵立下必死之志,即使受伤,也不下火线,稍事包扎又继续坚持战斗。 第一天,他们从早到晚,打退了日军十几次进犯,给敌人以重创。 以后,官兵每天处在战火硝烟之中,休息和进餐只能在战斗间隙进行。战斗之频繁、激烈,为以前从来未见。由于缺乏空军和重武器,他们除了偶然进行夜袭外,主要是打防御,以免消耗实力。
日军久攻不下,不断增兵,势在必得。但第8师全体官兵志在死守,与阵地共存亡。结果,在敌强我弱的态势下,第8师与日军周旋21个日日夜夜,阵地还是安如磐石。直到10月10日,他们才奉命撤下火线。 这时,全师除后勤人员外,战斗兵员仅剩下700多人。军长胡宗南看见陶峙岳,颇为满意地说:“想不到你们几杆枪,还打得这样不错!” 以三湘子弟为基本成分的第8师创造了一个奇迹。 后来有人问陶峙岳:“在那种艰苦的条件下,你们怎么能坚守21个日夜?” 陶峙岳的回答就两个字:“死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