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6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神秘世界] 深入静谧的“太阳系守护者”!探测器坠入木星,58分钟后直接蒸发!

[复制链接]

 成长值: 24300

绿铜v3_04绿银v3_04灰金v1_05紫铜v1_05绿金v1_01紫铜v3_0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9-2-7 17: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为太阳系最大的行星,木星数十亿年来静谧而美丽,但科学家研究发现,在看似宁静祥和的外表下,木星大气层内部却是风起云涌;例如木星赤道以南22°的椭圆形”大红斑“,就是一个吹拂至今已超过3世纪的巨大反气旋风暴,大小足以放进2到3个地球。而藏身在风暴下的神秘木星内究竟有什么?一直以来都是无法解开的谜团,过去科学家也曾试图以无人探测器”登陆木星“,但却在短短58分钟后,重达340公斤的钛探测器竟直接蒸发。
木星(Jupiter)距离地球约4亿公里,是太阳系中由内而外数来的第5颗行星,也是太阳系最大的行星,它的赤道半径长达7.14万公里,是地球的11.2倍,大到可以放进上千个地球;而木星的质量虽然只有太阳的千分之一,但相较太阳系内的其他行星,木星的质量却是所有行星总和的2.5倍,也是地球的318倍。
科学家观察,木星的外观呈现扁球状,星体的外表覆盖了一层厚厚的大气,就像古罗马神话中的众神之王”朱比特“(Jupiter)一样,在神话故事中,每当朱比特要做坏事、或是恶作剧时,总会变出一片云遮住自己;而木星也是如此,厚到难以想像的大气层里,包覆了一颗目前人类还无法探知、神秘的核心。
虽然木星绕行太阳公转一周需要12年,但其自转速度却相当快,在木星上的一天(自转一周)仅有9小时,也因如此迅速的旋转,造就出木星如此壮阔的天气变化。
存在3世纪的超级风暴木星美丽而恐怖的”大红斑“
木星的存在早在公元前9世纪就已被古罗马人发现,中国古代也称木星为”岁星“,早在西汉时期就已有纪载。而位于木星赤道以南22°的大红班,是在1664年由英国学者罗伯特‧虎克所发现,随着科技的发展,大红斑的神秘面纱也逐渐被解开,它是木星内部的热能上升、与迅速自转下的产物,一个吹拂超过3世纪的”超级风暴“。
科学家观察,木星强大的重力凝聚了气体与液体,因此木星内部的温度相当高,而这股滚烫的热能会上升,从核心向太空中逸散,形成壮观的漩涡云层,同时木星的自转速度高达时速4万5300公里,两者交互作用下,形成如此壮丽的云顶。
在地球上,风暴形成后受到气压牵动,一旦碰触到陆地便会逐渐消失;但在木星上,却没有陆地可以消灭风暴,而且源源不绝的热能还会让风暴生生不息、稳定成长,因此大红斑形成了超过300年,至今仍然稳定旋转中,其风速可达每小时683公里,而在地球上最大的风速为17级风,相当于时速220公里。
探测大气层下的木星极限58分钟
美国太空总署(NASA)在1989年将无人航天器”伽利略号“发射升空,并于1995年12月接近、近距离观测木星及其卫星,在伽利略号的观测任务结束后,科学家将重达750磅(约340公斤)的钛探测器投入木星,发现大气层下是惊人的炙热、狂暴,摄氏温度突破300度,且风速高达643公里。经传感器探知后发现,木星的大气层有90%事由氢气所组成,尽管科学家还想了解的更多,但探测器在下坠58分钟、152公里后,即无法承受木星内部的巨大压力、以及超越想象的高温,最后直接”蒸发“。
”内太阳系的守护神“若没有木星,地球将满是陨石坑
NASA计算,撞击地球的陨石,只要直径长达3英里(约4.8公里),就足以毁灭所有生物,但宇宙中陨石、彗星如此众多,为何地球却总能幸运躲过?除了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外,巨大的木星更是首要的地球保护伞。
科学家观测,木星每年遭到彗星、陨石、小行星撞击的次数,是地球的200倍以上,原因就是木星迅速的自转、以及其巨大的引力,只要太阳系外有彗星或是陨石入侵,在经过木星时就会受到重力牵引,最后会撞上木星、或是从木星身上获得动量、改变移动方向,甩出太阳系。
或许木星看起来并不起眼,但在太阳系中,它毫无疑问是最有影响力的行星,木星的移动与重力作用间接形成了地球,同时也保护了地球与生命,因此科学家在寻找「超级地球」的同时,也会观察在这样汇集了生命出现条件的行星附近,是不是也有这样一颗”木星“,能够稳定而恒久地守护着它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11-8 06:37 , Processed in 0.937388 second(s), 4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