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6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电影评论] 《传染病》:向明星堆砌靠拢

[复制链接]

玄铁会员 - 等级≥主簿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7-1 00: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从《毒品网络》开始,索德伯格迷上了全明星阵容和多角色叙事,《毒品》和罗汉系列印证了他这种模式分别在商业和文艺的成功。但一旦用多了,沉迷于模式的重复中不可自拔时,便有可能演变成越来越空洞的明星堆砌。所以当《制胜一击》的预告片出来时,我隐隐感到不妙了:这看上去是一部女主角独自冒险杀坏人的单线剧情片,居然弄了一堆男色,老中青全面诱惑,而且好多看上去都是酱油角色。明星的身份使电影的特质变得更复杂:人们看到一位明星所饰演的角色时,会根据电影之外对明星的认识和印象对这个角色进行拓展,从而使对角色和故事的认识发生重大改变。最简单的,像《建国大业》中,当一位位历史人物轮番出场时,观众不会觉得是这些历史人物出场,而是或花痴或惊讶地数着哪些明星出场了,角色本身的意义则被大大削弱。索德伯格其实还没到能够执导“大爷”系列的地步(虽然他是很有这个先天条件),但当《传染病》慢慢进行下去的时候,这种感觉还是隐隐地浮现出来。

《传染病》中的角色安排还是经过详细考虑的,不同的角色负责不同层面的叙事和意义作用,各施其职:达蒙角色负责亲情和人性,歌迪亚和温斯莱特的角色负责学术和反病毒,裘德洛和菲什伯恩则扯到管理层和民间的冲突。他们一同形成一个巨大的网,试图全面覆盖“传染病”所引起的各方面话题讨论。这种做法本身应该远比纯粹制造戏外意义的明星堆砌高明得多。但并不是说这样做了就一定能避免。

先反过来看看本片命题。传染病成了所有角色服务的对象,凌驾于众角色之上,这种感觉尤其显现于地名字幕下面的那一行人口数目的字幕,以及角色们关于病毒的长篇大论。这样做本无坏,但显然导演是沉迷于对这种宏大命题的叙述当中去了,自然对角色塑造的力度有所减轻。于是很多角色在电影中仿佛成了无私敬业的服务员,或忙碌奔波于实验室和会议室进行学术讨论,或很努力地展现恶心症状,或两者兼有。这些角色有相当一部分是由熟面孔来完成的;他们或点缀于片子各处,或干脆露两面就消失,而他们的出场除了学术和牺牲以外几乎别无功能,于是当观众还没来得及多方面了解他们就看到他们死去,同时又保留着明星带来的角色拓展功能时,“明星堆砌”感便若隐若现了。

索德伯格当然也注意到,引出人性讨论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于是又有了另外一些角色负责这方面的填充。但相对于对“传染病”这一命题解释的着迷,人性讨论相对就弱了不少,仿佛只是很应付式地硬塞上去,尤其是达蒙和菲什伯恩这两个家庭的变故,可以说是毫无波澜,仅仅为出现而出现。然而,随着剧情的深入,人性讨论所占的戏份免不了越来越重。这种自然的过渡本身也算是合乎情理,但也因此导致了对病毒解决描述的草率,疫苗诞生得如此顺利,还惊喜地带有索德伯格少有的恶心场面展现。到了这里,对病毒的解释已经完全不重要而退居次位了,之前大段对于病毒铺垫和描述的力度像是突然泄了气,不堪一击。

不过人性讨论的“重”并不代表紧张和丰满。家庭戏依然都是那么平淡,家庭角色间的互动缺乏内在影响,可以说已经忽略掉角色弧线了,尤其是达蒙和女儿间的矛盾,花那么多时间描述,最后居然硬生生地什么都没有爆发;他对死去妻子本应有的复杂情感也因缺乏合适充分的描述而含糊。所以当这些线索结束时,不禁诞生这样的疑问:“这大段的戏有什么意义?”但更令人吃惊的是,在人性的戏份完全占上风之时,导演又弄了个回马枪,追溯起病毒根源来,并在这种貌似聪明的“恍然大悟”错觉中结束全片,殊不知观众对病毒的兴趣早在疫苗被轻易研发出来之后那个一下子的“90天”跨度之时就被消耗掉了。这“90天”的粗暴跨度对人物发展也是一个很大的伤害。这样长的时间本应该可以发展出更多的可能,但突然这么一个跨度过后,里面所有人居然还是该咋咋的,硬生生地浪费掉了。人物和命题之间把握失误而导致两头不到岸,是本片剧情上很大的失误。至于角色的最后走向,索德伯格也未能像《毒品》那样为每个角色来一个回味无穷的收尾:观众并未很好地融入到角 色 情 感中,故类似于《毒品》对于各人物的突然收尾只会让人觉得突兀而解释不足莫名其妙。

自然地,数星星的吸引力便显得更大了。帕特洛在预告片中就显出其打酱油的气质,但还是没想到这个酱油会打得既彻底又影响深远。与此相比,本金斯利和何超仪的酱油打得远没有那么印象深刻了,只剩下彻底而已。其 他角色塑造上的平淡,也让人把注意力更多集中到明星效应上。于是,此片还是很不幸地向“明星堆砌”靠拢了。我不禁怀疑,角色塑造的平淡是不是受到了明星堆砌的影响呢?如果少用些熟悉面孔,让观众更多注意在角色上,会不会就对角色塑造更有帮助呢?

除开剧情上的不足外,其 他地方还是延续了索德伯格一贯的作风:肆意的声音覆盖,对剪辑点的巧妙把握,自然光手持摄影(导演再次很自豪地在“摄影”一栏打上自己的化名),动感的原声。这些元素组合而成的各种段落看上去还是那么带劲,尤其是开头各地人们发生症状的蒙太奇段落。风格化的技术手段对剧情上的不足起了很好的弥补。但这种弥补显然不是长久之策,索德伯格需要的是对明星模式和风格化手段带来的取巧的摆脱和突破。不过索德伯格前不久宣称自己快要退休,难道说他已经对新的突破毫无指望了?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11-10 20:41 , Processed in 3.719489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