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13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电影评论] 《入侵华尔街》一场悲剧引发的另一场悲剧

[复制链接]

玄铁会员 - 等级≥主簿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1 12: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入侵华尔街》并不烂,尽管它的导演是金酸梅终身成就奖的获得者、烂片之王乌维·鲍尔。本片叙事流畅,起承转合并没有太多的硬伤;感情铺垫到位,爱情、友情都有可圈可点之处,主人公最后血洗华尔街也有其让人可以理解的缘由。不过,本片最大的硬伤也恰恰出在血洗华尔街的最后部分,本是悲剧一场的主人公制造了另外一场并不正义的悲剧。
  主人公Jim(多米尼克·珀塞尔)过着典型的中产阶级的生活。有心爱的妻子,一直期望能有个孩子;有要好的朋友,一起工作,一起讲荤段子;有几笔股票投资,盼望着能够赢取一定的利润。令人忧伤的是妻子身有重病,重病之下,加上次贷危机的影响,幸福的生活走向崩溃,崩溃的主人公最终制造悲剧,又导致了许多家庭的崩溃。作为一部按照经典三幕式结构(开始、中间、结尾)打造出来的电影,导演乌维·鲍尔此次有失烂片之王的“水准”,非常仔细地营造了开始的悲剧——妻子重病缠身,幸福生活走向幻灭,又非常有耐心地继续利用“中间”,继续将主人公推向没有任何选择的绝境。最后,主人公所有的愤怒、所有的悲情、所有的绝望在结尾处来了一个大高潮。显然,这样的结构,加上还算过得去的剧本,只要不犯2,基本能够不得不失;如果稍微有点能力,电影就会有出彩的地方。本片还是有出彩的地方的,比如爱情上的细节,比如爱德华·福隆饰演的友人,比如几个小配角的闪光点,都非常好。通过这些细节,让人揪心的剧情一下子就活了起来,而不是为了制造悲情而悲情,也不是为了凑剧情而拼凑人物,他们的存在都有其合理之处,推动着剧情继续发展。如果,不是最后的大高潮毁了这部电影精心营造出来的控诉与对华尔街虚伪文化的反思,本片至少还要更好。其实,也不难理解,通过暴力的方式来发泄内心的不满,这是一种诱惑,尤其是对无路可退的人来讲,更是难以拒绝。
  从细节上来看,主人公从非暴力走向暴力是有铺垫的。仔细想想,电影中的一处因争执而起的交通意外,彻底激发出了主人公的暴力属性,一场子弹的洗礼在所难免。至于如何策划,如何准备,那些都是小儿科,或者说是不能深究的事情,经不起推敲;而主人公最终的结局同样经不起推敲,简直视随处可在的摄像头于无物,简直是对美国侦察能力的污辱。当然,导演的一厢情愿,又何尝不是诸多观众的一厢情愿呢?
  说电影的最后高潮毁了这部电影,是因为,主人公希望能够利用暴力手段来获得所谓的公平与正义,但他的暴力又杀害了太多无辜的人,毁了无数的家庭,最终没有换来正义,也没有拿回公平,反倒稀释了他身上的悲剧色彩。导演给了主人公一个逃之夭夭的结局,说明他对此暴力手段是持支持态度的,这一点让人不敢苟同。一般而言,导演在营造同样的剧情的时候,会尽量地避免伤及无辜,或者给主人公一个看起来并不美好的结局,以尽量照拂方方面面观众的情绪。本片导演显然并不如此,烂片之王有其自有的逻辑——杀就要杀个痛快。然而,杀个痛快也就罢了,主人公在杀人的过程中放走了一个妻子有身孕的路人甲,那么他所杀的其他人家里没有孩子、没有妻子?所以说,本是一部讲逻辑、讲故事的电影,在最后的高潮中,失去了基本的逻辑与故事,导致电影滑向深渊。在本片中,注定是没有完全的公平与正义的,注定要有所取舍,只是取大还是取小的问题,导演在处理上如果放小取大,不一锅端地看起来爽、细思则又悲的话,只诛首恶,真是情有可原了。
  本片如果放到中国,更能让人理解,因为现实中我们能够找出许多的类似的例子,不过,比电影更绝情。许多砍杀路人的新闻背后有着悲剧的故事,这些主人公没有去杀制造悲剧的首要人物,而是选择了普通路下痛下杀手,又有哪些人会同情他们呢?本片的主人公没有杀路人,却也杀了许多与他的悲剧并不相干的打工仔,人们的同情之分又剩多少呢?


插件设计:zasq.net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11-11 00:22 , Processed in 1.204743 second(s), 4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