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大导演斯皮尔伯格的经典之作《侏罗纪公园》在科幻电影史上是一个奇迹。在1993年那个电脑CG技术不发达,各种特技还在发展中的时代,侏罗纪里的恐龙的出现无疑是震撼的。时隔二十年之后,在《泰坦尼克号》3D重制版在全球尤其是天朝疯狂吸金之后,《侏罗纪公园》的3D重制版也登陆了天朝院线,并且引爆了收视热潮。
我对于科幻片了解不多,对技术更是知之甚少,不过仅是发表个人影片观点,不怕贻笑大方。或许是影院3D效果的质量原因,或许是影片2D就已经足够冲击视觉听觉,我没有觉得3D版增加了多么强大的视觉效果。3D效果好像仅仅是把2D影片中的人物和景物的位置给立体化的处理了一下,并且处理的也不是很完整,有的部分觉得很3D,有时候觉得又和2D没什么大区别。在重头“激情戏”恐龙一个个亮相之后,虽然能感受到导演对恐龙的精细制作的用心,在身后成群急速跑过的恐龙群,伸头吃叶子的温顺的腕龙,身体敏捷长着血盆大口的迅猛龙,等等,但是好像没有超越93版的效果(具体还是原版已经很强大了)。无论是特写还是远景,《侏罗纪公园》仍然完好地保证了老版的视觉冲击效果,所以到底3D带给观众有什么不一样的视觉效果反而不是观众关心的内容了。但无奈胶片电影难以长期保存后还保证住质量,总感觉片中的整体色彩有些发黄,开始会稍稍小影响下心情,但是很快就会被剧情的发展给冲淡了。
20年前DNA还没有进入寻常中学生课本,大家对基因技术的发展还是怀有新奇神秘的感觉。斯皮尔伯格在那个人们对基因技术多为赞誉的时代,就能以这样的一部科幻片警醒世人对于基因技术和自然法则、人类伦理的思考。着实很有先见之明。看电影的时候我就在想为什么剧情中选择的是格兰特博士与两个孩子的组合,除了孩子能够使各年龄段的角色更加完整,调整故事的节奏,是否想让孩子代表对于科技好奇又知之甚少的广大的普通人,警示大众科技发展存在的危险和未知因素,以及对于违背自然规律的事情严重后果。虽然剧本由小说改编,但是能大胆地讨论人类该如何运用科技,如何遵循客观世界的自然规律,成功地将警示含义寓于一部有些幽默点的大制作电影中,实属艺术与商业片的极好的结合。
豆瓣上有网友指出说片中有对男权社会女权社会谁高谁低的讨论。片中那位经常结婚的浓厚摇滚风的混沌学博士的有名吐槽:"God creates dinosaurs. God destroys dinosaurs. God creates man. Mandestroys God. Man creates dinosaurs”.似乎.象征着男权高于女权,而那位金发的斯德勒博士那巾帼不让须眉地对于女权的维护,人类试图以机器代替母亲的繁育后代的努力地失败,也似乎暗示女权的发展。这是一个有趣的发现,在此提供仅供各位参考一下,到底电影中有无这一点想法,恐怕只有去请教斯皮尔伯格才能知道答案了。
虽然之前看过93版的,再一次坐回电影院再重游一回这个神奇的公园,惊悚悬疑之劲丝毫不减当年。暴雨之夜中渐渐逼近的脚步声,晃动得越来越激烈的杯子里水,幕布中时隐时现的恐龙影子,这一切的惊悚点的设置恰到好处,让剧情的张弛度处在适宜的位置。。。或许是恰逢周末,观看的当晚整场座无虚席,我提前两个小时订座位还在第二排,这恐怕也是影响3D效果的原因之一。一直觉得《侏罗纪公园》系列第一部是最好的作品。虽然看完这部电影让我幼时对恐龙的好奇全部转化成了恐惧,不禁暗自庆幸这是一部电影而不是纪录片。不过,或许有天真的有人拿着琥珀做成的手杖,邀请我登上直升飞机去参观一个如此神奇到不可思议的公园的时候,我想我会比那两位博士更加迅速地跳上直升机,飞去那个有恐龙出没的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