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1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罂粟与记忆》(全本) 作者:保罗•策兰【TXT】

[复制链接]

版主勋章 - 版主勋章

 成长值: 21170

宝血灵晶结丹成就紫铜v3_04紫铜v2_03灰铜v3_01紫金v1_04紫银v1_02绿金v3_05紫铜v1_05灰金v1_05蓝铜v1_05蓝银v1_05绿金v1_01绿铜v3_05绿银v3_05红铜v1_05紫银v2_05灰铜v1_0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21-8-14 02: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豆瓣评分:9.1

作者其人:
保罗•策兰(1920-1970),二战以来影响最大的德语诗人。1952年,其成名作《死亡赋格曲》震撼德国,1960年获德国最高文学奖——毕希纳奖。作品备受海德格尔、伽达默尔、阿多诺、哈贝马斯等著名哲学家和思想家推重。

这本书讲了什么?
1.这本诗集收有策兰1944年至1952年间写的作品,其中有极具影响的《死亡赋格》,那种神奇的抒情基调,有着法国诗歌的光辉、巴尔干半岛的魅力以及忧郁的转调。其诗作风格中引人入胜的节奏、浪漫化的隐喻和热情奔放的魔力使得这本诗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种无与伦比的创造力,使得诗人能把现代法语抒情诗的某些原则译入了德语,嘲笑了一般逻辑思维的自以为是,调动起梦想的真理塑造现实。
2.“谁敢用眼睛直视美,谁就被托付给死神。”德国19世纪诗人普拉腾的这个诗句,可以用来作为这篇序文的开场白。千禧年之际,也就是策兰去世整整三十年后,诗人早年的同乡女友伊兰娜·施缪丽在回忆录中引用了这句诗,用来作为一个年代的标记,同时作为她与保罗·策兰最后一次重逢的纪念,因为在那次重逢之后不久,诗人就去世了。在那次重逢期间,他们回顾往事,说到了一种从布科维纳开始的诗歌,以及战争期间他们在切尔诺维茨犹太隔离区共同度过的苦难岁月。
栗树的那边才是世界。
3.据策兰说,栗树在晚秋开二茬花是“一种致命的疾病”。在他那样的生平中,或者说在他所经历的历史事件中,那种反常的花,反常,但开在天空下,就像一种能够有的美的事物,苍白,白得像滴在烛台上的烛花,不也是一种希望吗?普拉腾那句诗——我相信策兰在隔离区的那些日子里经常诵读它,正好道出诗人性格中自少年时代起就已铸下的一种东西——对美和自由的冲动,哪怕在死亡面前!
4.我来的那个地方——走了多少弯路!可是,有弯路吗?——那地方,我从那里向你们走来,也许它对你们当中大部分人是陌生的。




插件设计:zasq.net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俺下过您的E书了,谢谢啦 。。。查看更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5-14 16:24 , Processed in 1.886136 second(s), 5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