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3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摄影美图] 乾隆爷六次南巡,为何六次登上光岳楼

[复制链接]

绿铜v3_05绿银v3_05绿金v3_01紫铜v1_05紫银v1_0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8-8-1 12: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一次来聊城。当第一次看到光岳楼的那一刻,我以为到了云南大理。这样一座古楼,听导游说乾隆爷在南巡时,每次经过聊城,都要登临光岳楼,可见聊城这座古楼之千古!

来到聊城,必登光岳楼,一位在古城里居住了三代的坐在城根下抽烟的老大爷说。我看到,光岳楼前有一块国务院确认的碑记: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聊城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而光岳楼是聊城(明清为东昌府)历史文化的象征,也是聊城的标志性建筑。

光岳楼是江北第一名楼,也是中国古代十大名楼之一,她是宋元建筑向明清建筑过渡的代表作,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光岳楼有四个大门,东为“太平”,西是“兴礼”,南称“文明”,北曰“武定”。光岳楼是典型的以砖、石、土砌成的四重檐歇山十字脊过街式楼阁。独立于聊城城市中,也就是像北京的故宫,阴阳之平衡点——皇极之所;光岳楼从建筑形式而言不只是左右中轴对称,而是四象、四隅对称,是元点对称,表现出一种圆融和谐之美,接天纳地,达到天、地、物、人的合一。

在南面的东门上方有“凤城仙阙”,凤城,聊城在历史上曾雅称为“凤凰城”,仙阙是指神仙居住的楼阁。西门是“阆苑瀛州,阆苑和瀛州是指古代神仙居住的地方。这两句话盛赞了聊城的独特的景观。

光岳楼的建造与聊城在历史上的地位及古城池的建造有着密切的联系。聊城历史上为明清两代东昌府所在地,地处交通要道,是大运河沿岸的重要港口之一,那时漕运畅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是鲁西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被称之“挽漕之襟喉,京都之肘腋”。

“光岳楼”初名“余木楼”,到了明成化二十年(1486年),重修时又因地为名,称之谓“东昌楼”。公元1496年,有一位西平人士李赞在他“题光岳楼诗序”中说:“余过东昌,访太守金天锡先生,城中一楼高壮极目,天下所无。虽黄鹤、岳阳,亦当望拜,乃今百年矣,尚寞落无名称,不亦屈乎?因与天锡评,命之曰“光岳楼”,取其近鲁有光于岱岳也”。此后历代重修碑记都一直沿用“光岳楼”。

清康乾时期,清王朝的国力大增,史称康乾盛世, 这两位皇帝也多次出巡,乾隆皇帝在东巡、南巡中,九次过聊城,其中六次登光岳楼。乾隆南巡六次,六次登临光岳楼,可见这古楼在乾隆爷心中的位置。他前后作诗十三首,镌刻于光岳楼上,现还有壁碑一块。

在乾隆行宫的门前,可以看到一副红色的楹联。楹联是1974年由丰子恺先生题写的。上联是:“光前垂后劳动人民智慧无极”,下联是:“岳峻楼高强大祖国文物永昌”。上联的第一个字是“光”字,下联的第一个字是“岳”字,把“光岳楼”的楼名以藏头的形式巧妙的隐寓其中,而且上下四个字连起来是“光岳极昌”这样一个极好的寓意,真是一副内容、形式俱佳的对联。

这座楼建筑结构上的一个特色就是四周有围廊。从古楼的围廊脚下的这座聊城古城,一切尽收眼底。

聊城古城方方正正,街道笔直。一座古城与现代城市相映交辉,又不失古城风姿。聊城古城的格局是“城中有水,水中有城,城水一体,别具一格”。

在光岳楼看聊城,东西南北尽收眼底。向西看,西边是一座大型拱桥,这座拱桥横跨整个东昌湖称为东昌桥。东昌湖和东边的运河的河水是通起来的,已经开通水上的游览线。聊城新城区是从北边和东边发展起来的。往北边看,看到的高楼大厦相当地多,这些高楼大厦都在水域的外围。外围 的新城区与光岳楼为核心的古城区的界线就是东昌湖。

在光岳楼仰视藻井,你会发现,一朵莲藕延伸四面八方。我收集过许多藻井图,这个藻井堪称独一无二,藻井中间是莲实,周围是荷花,还有荷叶。这些装饰品都雕刻精细,绚丽多彩。藻井与水有关,体现了以水克火的寓意。中国古代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独树一帜,其特点是以木料为主要建筑材料。周围是木质的梁枋。是用圈梁的形式把内外这两槽圈起来。这是典型的木叠木,木扣木,木跨木,木连木,形成了一个牢固稳定的整体,是典型的北方抬梁式木构架,古人的建筑艺术着实令我们现代人所佩服。

与故宫同时代的光岳楼经历600多年的风风雨雨而能完整保存至今。这座中国楼阁式建筑造型独特,在历史的长河中文化积淀越来越深。光岳楼“天下所无,虽黄鹤、岳阳亦当望拜”。那么,你此时不来膜拜,又等何时来拜?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5-15 19:09 , Processed in 1.169152 second(s), 4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