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9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过期活动] 建国64周年的变化

[复制链接]

灰铜v1_01绿金v1_0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9-29 14: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ebrahim 于 2013-9-29 15:35 编辑


64年,可谓弹指一挥间!64年的经历让我触摸到了社会前进的脉搏,64年的改革开放惠及了每一个国人的生活。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国家经济在三十年间飞速发展,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也在这三十年间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衣食住行和生活环境、工作条件哪一样都是翻天覆地。
听妈妈说,计划经济时期凭证供应的年代,一年至多能添置上两件新衣服,还是一般的平布。“过年穿新衣”的期盼是她们那个时期的同龄人都有过的愿望吧,如果能在没有过年就穿上新衣裳,让邻居羡慕时的那种满足和得意让现在的年轻人不能理解,更不要说现在的小天使们每个至少都有多套样式和质地都很好且四季分明的衣物了。
食品的供应更是让妈妈难忘,买肉凭票是自然的,但绝对没有挑肥选瘦的份儿,更不要说得排上拥挤不堪的露天长队,并要担心轮到自己时还有没有货物可以买到。因为争购食品引起大人们吵闹甚至是相互抓扯让孩子们惊恐不已,妈妈十几岁时最怕的就是让家长吆喝着去排队,常常在接受这个任务时嘴硬地说“宁可不吃肉也不去排队”。六七十年代物资极度匮乏,一块红糖或豆腐乳,甚至是加了点食盐的辣椒面都曾经是分享的零食,而在当时津津有味的吃相一点不逊于现在孩子们吃到最新上市食品时的兴奋程度,被辣椒麻木过后的畅快也不亚于现在吃火锅后的酣畅淋漓。
三十年前,许多家庭的住房都只有一间,几乎相同的布局就是用一张床或一个大立柜放在房屋的中间,拉上帘子把屋子隔成两间,前面是客厅兼饭厅,妈妈说,她们玩时只能以床入座,条件好些的能备上一两只小马扎或小木凳;孩子多的家庭还得设计成上下铺,而床后面就是另一间卧室与储藏室的统一。现在,条件好了,人们大多住上了单位分的三室一厅,有了自己的独立王国,兴奋不言而喻。
且不说现在的自动化办公条件如何先进,单说喝开水一项都不知道换了多少种热水器,而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末,开水只能是在早上锅炉房供应时间打好以保证全天的需要。现如今,坐在办工作旁,伸手就是饮水机加纯净水,冷热自斟,好不自在。
还有通讯工具的变化,八十年代用的是手摇式电话,每次需要联系时头疼不已,且不说先要接通邮电局的接线员,再转接至某个地方或某个单位,若对方是信号不太好,得打上好几个电话,有时甚至得呼叫上一天才能接通。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的先行者,腰间跨着BB机,传呼信号随时呼叫,每每发出叫声,还要故意装作听不见,让它多响几声......,持有者的那份自豪,不言而喻。到了千禧之年,大哥大又成了身份的象征,持有者不仅要用上与自己身高不成比例的嗓音大喊,还得夹杂着地方语同时进行,才觉得在人前显圣。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每一个人手里都有不止一个手机,无论走到哪里都与对方近在咫尺,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六十年间的种种变化让我感慨多多,而自己经历的只是千千万万国人生活中的一个小小的缩影。中国三十年的改革开放,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几百年的历程,取得的伟大成就来之不易。我们生活在如此美好的黄金时代,这种幸福和安定和谐的局面也需要我们倍加珍惜和维护,通过我们的努力和奋斗,祖国还会越来越富强,人民生活也会越来越美好!

1950年
土地改革运动开始
镇压反革命运动开始
10月
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
土地改革完成
1953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颁布
1956年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1957年
中国共产党进行整风,反右派斗争开始
1958年
“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9年
“反右倾”斗争
1964年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年
“文化大革命”开始
1971年
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联合国恢复我国合法席位
1972年
中美、中日关系开始正常化
1976年
四五运动
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结束
1978年底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82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87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92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97年7月1日
香港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9月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99年12月20日
澳门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快了我国的对外开放,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使之国际化。
2003年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安然着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
。并于2005年10发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
铁路进藏:西藏铁路已经全面开工建设,实现了世界屋脊一小段西藏历史一大步
2004年第28届奥运会我国体育健儿在奥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
解决了13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基本上实现了小康水平,
中国GDP:13年跨越10个万亿元台阶,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
2008:成功举办奥运
我古老而年轻的祖国啊,
我是你广袤大地上一棵稚嫩的幼苗,
摇曳在你温暖呵护的怀抱,
我是你无垠天空中一只飞翔的小鸟,
鸣唱在你春风和煦的心头,
我的血管里,
涌动着黄河的波浪,
我的心灵里,
开放着文明的鲜花,
我心中的理想,
正展现在祖国蔚蓝的天空里。
世界的东方,
有一个神奇而美丽的国家,
茫茫大海,
是她广阔的胸怀,
巍巍长城,
是她坚强的脊梁,
滔滔黄河,
是她奔腾的血液,
青藏高原,
是她刚硬的臂膀……
她——
就是我的祖国
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另一首诗歌:
我不能不爱我的祖国
拿什么爱我的祖国
我的祖国从不嫌弃我
好好学习努力工作
让祖国越来越美没有白活
拿什么爱我的祖国
我的祖国是无比温暖的家
为祖国分忧为祖国奋斗
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报效我的祖国
这一生无论怎么活
我不能不爱我的祖国
我的祖国永远属于我
我永远属于我的祖国
这一生无论怎么活
我不能不爱我的祖国
我的祖国使我富有
让我力量无穷
对联:
上联:国庆六旬党心民心一条心心心相印
下联:中秋九月人海灯海万花海海海交融
上联:六十年华旦寰宇同贺清国庆
下联:十三亿儿女神州共聚度春秋
风雨难阻融洽党民一心,
月圆膝下同庆六旬周年。
上联:逢改革开放三十载
功绩辉煌
戒骄戒躁
下联:达祖国华诞一甲子
彪炳史册
再接再厉
横批:和谐中国
五四共聚,更兼乘一九骤风烈日
十一相庆,再逢遇四九瑞雪华霜

10月1日是中国的国庆节.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前赴后继,取得了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
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开国大典,在隆隆的礼炮声中,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并亲手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聚集天安门广场的三十万军民进行了盛大的阅兵和庆祝游行.10月1日是我国的国庆节,为什么把这一天定为国庆节呢?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奋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在1949年10月1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伟大的转变.1949年9月的政协一届一次会议上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节.
1949年十月一日下午3时,北京30万人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典礼,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毛泽东主席庄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并亲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毛主席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随即举行阅兵式和群众游行。朱德总司令检阅了海陆空军,并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迅速肃清国民党一切残余武装,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国土。同日,北京新华广播电台在天安门广场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实况广播。这是中国人民广播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实况广播,全国各地人民广播电台同时联国庆节历史由来

10月1日是我们伟大祖国的生日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的纪念日。这里应该说明一点,在许多人的印象中,1949年的10月l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有数十万军民参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其实,人们头脑中的这一印象并不准确。因为,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典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开国大典。实际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也就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早在当年10月1日之前一个星期就已经宣布过了。当时也不叫“开国大典”,而是称作“开国盛典”。时间是1949年9月21日。这一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主任毛泽东在政协第一届会议上所致的开幕词中就已经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
那么10月1日的国庆又是怎么回事呢?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许广平发言说:“马叙伦委员请假不能来,他托我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应有国庆日,所以希望本会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日。”毛泽东说“我们应作一提议,向政府建议,由政府决定。”1949年10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规定每年10月1日为国庆日,并以这一天作为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从此,每年的10月1日就成为全国各族人民隆重欢庆的节日了。

进入60年代,两种运动成为风潮,一是自上而下的乒乓球,一是自下而上的羽毛球。乒乓球无疑是举国体制的最大受益者,当时中国退出奥运会,脱离了众多单项国际组织,以容国团、庄则栋和徐寅生为首的乒乓球选手在国际男单和男团比赛中表现神勇,让中国领导人看到了振兴中华的契机,宣传机器趁势加大马力。容国团提出的“人生能有几回搏”、脱胎于1960年世乒赛108名陪练的“奉献精神”和“让球法则”成为时代宝典,乒乓球登上国球尊位,容国团等名将成为中南海的常客。而由归国华侨组成的羽毛球队,尽管横扫世界强队丹麦,但由于缺席国际赛事,最终只能沦为“无冕之王”。时至今日,乒乓球和羽毛球在中国体育系统中的地位依然耐人寻味。
文革十年让中国体育完全沉底,到了70年代,中国体育的星星之火就只剩下游泳(包括跳水)和聂卫平的围棋。1970-1972年,中国游泳和跳水队作为主席派来的人,从湖南长沙出发,历经海南、福建等地,开始全国大巡演,每到一处,万人空巷。到现在,中国人仍有游泳情结。
封闭和内耗让中国与世界渐行渐远,幸运的是,这种局面在80年代嘎然而止。改革开放后,中国回归奥运大家庭,中国体育人再次“贪婪地”吸取国际先进经验,疯狂参加国际赛事,希望将失去的时间找补回来。在这个过程中,个人首次战胜集体成为英雄,栾菊杰、李宁、郎平和许海峰成为大众熟知的名字。客观地说,这是中国体育人第一次实现自我价值。因为太过想要被世界认可,拼搏精神成了所有人的兴奋剂,科学的训练手段被忽视了,最终导致一些英雄过早地透支了运动寿命。民众对成功顶礼膜拜、对失败则极尽攻击的两极态度,更使昔日的英雄无法承受体育之重,李宁转战商场,郎平和栾菊杰黯然出国,一声叹息。
90年代,中国的体育开始拥抱职业化。1994年发端的中国足球职业联赛如火如荼地进行,以马家军和泳坛五朵金花为首的基础大项崛起,让人们看到了中国体育领先于世界的曙光。市场双刃剑的反作用也随之而来,在此期间,中国人陆续学会不少新词:球霸、假球、黑哨和赌球。市场无序的状态,耗尽了球迷和赞助商的热情。而马家军集体兵变、五朵金花使用雄激素,给田径和游泳带来灭顶之灾。
2000年之后,人们开始平和地对待市场经济,也更加注重体育本身。体育只是体育,我们有姚明、易建联、丁俊晖的专业团队,也有刘翔、郭晶晶、林丹等一代巨星,更有仲满和何文娜这样依托网络手段迅速蹿红的新星。他们不再只是站在前辈的后面,说着国家和民族之类的沉重话题;他们追求人性,不拒绝娱乐和时尚,他们敢于怀疑一切,也能更从容地对待自己的成败。尽管,谈到成败,中国人从来真正从容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6-14 22:37 , Processed in 1.782127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