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6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娱乐综合] 《都挺好》结局有人嫌弃有人赞好,这里面透着儒家文化精神

[复制链接]

 成长值: 22730

绿铜v3_04绿银v3_04灰金v1_05紫铜v1_05绿金v1_01紫铜v3_0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9-3-28 11: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都挺好》已经迎来了大结局,这部剧在刚开始的一、二集里迅速建立几个形象鲜明的人物,而在最后的几集中,苏明成、苏大强也被依次“洗白”。
相比较微博上大量的好评,知乎上更多的是质疑电视剧结局的烂尾,有多少人愿意接受大团圆结局,就有多少人反对,他们更喜欢原著结局,把所有人的命运作为一个警钟赤裸裸的展现在众人面前。
原著留给苏大强父子三人的结局都是悲剧,苏明哲兄弟俩妻离子散,苏大强晚年孤苦伶仃,而电视剧版不仅给了苏明成重新做人的机会,还让苏大强在依旧偏心的情况下依附女儿生存。
苏明玉为有更多的时间照顾父亲而辞退工作。电视剧以爱之名掩盖了苏明玉十几年的付出和委屈,这样“樊胜美式”的结局也难怪会遭人嫌弃。
然而,且不论姚晨、倪大红、郭京飞等人的演技为角色赋予了多少的人物魅力,光从现在的结局来看,这样的结局是合理的,也是符合电视剧所想要表达的。
从《都挺好》中苏明玉的表现来看,姚晨所饰演的“苏明玉”并不像原著那样杀伐果断,干脆利落地和家人划清界限,电视剧版处处透露着苏明玉对于亲情的渴望,很多时候都是她主动的参与进苏家的一地鸡毛中。
原著中的苏明玉对苏家人的态度更加理想化,电视剧中的苏明玉更像现实的你我。
《都挺好》的大团圆结局也并不是合家欢,兄妹三人分隔三地,两兄弟对于苏大强的病情一无所知,等到知晓的那一天会发生什么,等苏大强这个连接三人的纽带去世的时候,他们三个人能否依旧和睦,这些事情我们都无从知晓。
电视剧恰到好处的停在了苏明玉去老宅的时候幻想起小时候的幸福时光,这意味着她已经实现了自我的救赎,她的“放下”不是原著中强者般的“高处不胜寒”,而是能勇敢直面着过去那个伤痕累累的自己。
而《都挺好》结局所表达的意思也非常明显,受过原生家庭伤害的人不应该将此作为枷锁束缚自己下半辈子,而是放下过往的苦痛,治愈自己。
只是电视剧中苏明玉最终选择了在家人身上找到治愈的方式,现实生活中却很少能出现亲人痛改前非的情况,从他们身上寻求解脱无疑是飞蛾扑火,这也是为什么《都挺好》的结局会遭受那么多的嫌弃。
苏明玉在对苏明成的前领导周姐聊天中提到自己当初初入职场因为得罪了上司而被对方穿小鞋,苏明玉后来成为对方的上司的上司,在选择报复还是原谅的时候她有了一番思考,这个想法同样也是结局的另一层解读。
我们所生存的社会倡导的受儒家文化影响的社会本位论,社会本位论中有一个非常明确的观点就是认为人的一切从社会而来,依赖于社会,不可能脱离社会独立存在。
这种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我们当下的家庭关系,“血浓于水”、“打断了骨头连着筋”,在这种思想下,个人的委屈不满是可以被牺牲的。
当然,这种情况下,“牺牲”就是所谓的“恕”,《论语》中提到“恕”是终身奉行的,推己及人,替自己想也为别人着想。
所以我们看到了《婆婆的战国时代》中女主被重男轻女的婆婆多次要求流产,妈宝男丈夫处处要她委曲求全,最后因为对方割了一个肾给她,选择宽恕。
《错爱一生》中女主被情敌抢走爱慕对象,害死了亲奶奶,但最后还是帮忙养了情敌的孩子;经典电视剧《渴望》中的刘慧芳嫁给薄情寡义的王沪生,善良隐忍一辈子。
撇开电视剧中故意宣扬女性回归家庭的嫌疑,单论苏明玉所得到的,也并非是编剧的和稀泥,她期盼亲情,在苏大强这里找回了丢在时光中的亲情。
她的“恕”也不是饶恕别人,毕竟伤害她最深的苏母早已去世,她的“恕 ”更多的是在宽恕自己,使自己不再受限于原生家庭的伤害,找到个人的解脱方式。
这种思想上的转变是电视剧希望传达给观众的,但是当下女性的价值取向偏向于保有人格的独立,自我精神的独立,而不是为了家庭、传统观念委曲求全牺牲自己。
所以苏明玉的行事方式对于现实生活中的女性来说有许多不可学之处,这也是电视剧没能体现出来的遗憾所在。
苏家的故事已经落下帷幕,电视剧能给人的借鉴有利有弊,因人而异,最重要的还是取决于自己,不要将幡然悔悟的希望放在他人身上,告诫自己莫要重蹈覆辙。
《都挺好》的结局就像是苏明玉打开苏家老宅时的那一场幻想,终究算不得现实。文/早安和晚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6-4 08:00 , Processed in 0.925475 second(s), 4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