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6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探索频道] 历史上最后一个被公开册封太子的人,一生荣华结局却不如普通百姓

[复制链接]

版主勋章 - 版主勋章

 成长值: 21630

宝血灵晶结丹成就紫铜v3_04紫铜v2_03灰铜v3_01紫金v1_04紫银v1_02绿金v3_05紫铜v1_05灰金v1_05蓝铜v1_05蓝银v1_05绿金v1_01绿铜v3_05绿银v3_05红铜v1_05紫银v2_05灰铜v1_0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9-3-22 01: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关于册封太子,许多人都知道中国故老相传的制度,那就是长子继位的制度,包括皇帝,也包括其他爵位的承袭都是如此。在中国古代的观念中,不管长子是不是拥有足够的才华与能力,制度上都保障了他必然是皇位的继承人,而其他各个皇子只能以辅佐的身份出现在继任者身边。




这一制度有他的好处,但是也有致命的缺点。首先来说好处在哪里,有了这样的制度,首先避免了皇子之间的明争暗斗,因为拿继位者太子来说,这一制度确保了他不用担心有其他的皇位竞争者,自然也不会处心积虑的去陷害自己的兄弟们;在说其他皇子,制度规定了自己无论如何不能够成为皇位继承者,那么自然也就“死了心”,不会使各种手段故意和太子过不去,好让自己能够上位。这是好处。缺点是什么呢?那就是没有人能保证,皇位继承者究竟有没有足够的能力当一个好皇帝,这一缺点可以说是致命的,中国封建王朝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也一次次证明了这一点,往往一个好的皇帝去世后,继任的皇帝就会是一个昏君,管理不好国家,以至于最后改朝换代,丢掉了祖宗创立的基业。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这样的制度一直到了清朝,才发生了重大的改变。清朝册立皇储的制度和汉人的制度有很大的不同,并不是公开册立的,而且继任者也不一定非得是长子长孙。但是也有例外,那就是民间和历史上所说的“康熙皇帝办的糊涂事”,这件事的主人公是没出生多久就被康熙指定为皇位接班人的,并且公布天下的爱新觉罗-胤礽。




这位太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位不幸的人,因为在他出生的当天,他的生母,也就是康熙的发妻孝诚仁皇后就因为难产而去世了,胤礽连生母的面都没有见到,就成为了一个没有母亲的孩子。许多人猜测,康熙皇帝册立刚出生不久的胤礽为皇太子,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对已故的皇后的爱恋之情,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所谓天子无自由,身为一个皇帝,特别是康熙这样的一代明君,做任何一件事情出发点都必须是和政治有关。况且册封太子这件事,在当时来说是一件“不合祖制”的大事,康熙皇帝又怎么会因为自己的一己私念,而随便做出这样的事情呢?那自然是有原因的。

那么原因是什么呢?是当时朝廷中的形势。胤礽的生母是当时托孤老臣之一的索尼的孙女,当时皇帝选秀准备大婚的时候,作为皇后的竞争者,除了她之外,还有鳌拜的女儿,当时的鳌拜在朝中拥有最大的势力,自然也希望自己的女儿成为皇后,这样自己就成了“国仗”,以后在朝廷中,不更是有势力了吗?但是当时的孝庄太后和皇帝心中对于鳌拜的为人,心中都如明镜一般,又怎么可能选择鳌拜的女儿当日后会成为皇后的人呢?所以索尼的孙女得以入宫,这也表达了孝庄太后和皇帝把索尼家族的势力,拉拢到自己手中的意思。后来事实证明,索尼家族也真的帮助了皇帝灭了心怀篡逆的鳌拜,这里面索尼的第三个儿子索额图立下了非常大的功劳。

扳倒了鳌拜,索额图一跃成为了朝廷中权势最大的人,在皇上面前,他是有功劳的皇亲国戚,在外人面前,他更像是鳌拜之后更值得依附的大树。所以许多人看准时机,把方向一调,投身到了索额图的门下,许多京官也不顾一切的讨好索额图,争取让自己登上这条大船,以后顺风顺水,步步高升。这样一来,“索党”就形成了,而且这股势力甚至比当初的鳌拜势力,形成的更快更大。各位,有一句话叫作殷鉴不远,索额图此时可以说是完全糊涂了,早已忘了被自己亲手消灭的鳌拜势力,为什么不能被皇上所忍受。还天真的认为,自己只要没有造反的心就行了呗,但是不知道此时年轻的皇帝心中已经对他暗暗戒备。后来皇帝为了限制索额图的势力,又提拔了一个明珠,官职和权利都与索额图相当。这样朝中就形成了“索党”和“明党”两个党派,年轻的康熙皇帝运用独到的智慧和能力,让两个党派互相竞争,权衡着两派之间的平衡,让他们都能在竞争中为自己出力。




康熙皇帝一天天长大,所面临的事情也越来越重大,到了继位后的地12个年头,大事情来了。这一年以吴三桂为首的几大异姓王公然打出了反清的旗号,要与朝廷作对,带领大批人马从云南起事,向京城攻来。

大家都知道吴三桂,这个人在历史上几乎没有人说他的好,大明江山之所以被异族所统治,吴三桂是起了很大作用的,被全天下的汉人成为“大汉奸”。吴三桂虽然一生被骂,但是在战场上的能力是一点都不能轻视的,在这场战争中,他的军队曾经攻下了半个大清版图,对年轻的大清王朝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也正是在这个时候,胤礽出生,康熙皇帝在多重考虑之下,决定册封太子。这样起到的最直接的作用,就是拉拢到了索额图一派。因为当初索额图是反对皇上的撤番政策的,皇上也担心在战争中索额图不真心出力,导致战争越来越不利于自己。

战争终于是打赢了,但是这位被册封的太子最后却没有落得个好下场,什么结局呢?一生软禁,这里面原因非常多,有太子自身不争气做出许多错事的原因,但是更大的原因,是因为这件事本来就是康熙做下的一件糊涂事。




之前说过,汉人的传统,是用长子继位的制度来避免皇子们之间的争夺,而且这种制度已经深入人心。但是满族人却不是,他们的字典中根本就没有这个传统,他们的传统是谁强谁继承大统,一直都是这样的,但为什么偏偏这次又突然冒出个太子呢?所以在康熙晚年间,各个皇子之间为了争夺继承权,明争暗斗,这个被册封的皇太子,自然沦落为众矢之的,其他皇子膘着膀子整你一个,那还好得了吗?所以说皇太子胤礽的一生就像一个被群狼环伺的绵羊,注定是失败的一生,落得个被一生软禁的下场,也真是可悲可叹了。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6-29 05:10 , Processed in 1.168403 second(s), 4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