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5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摄影美图] 在篁岭 客串一把“晒秋老农”

[复制链接]

绿铜v3_05绿银v3_05绿金v3_01紫铜v1_05紫银v1_0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8-7-5 16: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竹林炊烟三五家,
日斜天半染朱霞。
婷婷十五蓬门女,
窗棱独倚数金花。

在篁岭客串一把晒秋老农 洛钊文图

秋高气爽,丹桂飘香,去婺源的篁岭看“晒秋”,是很多游客特别是摄影家和美术家秋游的首选。盖因为摄影艺术和绘画艺术对光影和色彩有着十分苛刻的选择。而篁岭的晒秋恰恰满足了这样的需要。

在篁岭客串一把晒秋老农 洛钊文图

篁岭历史上是清代父子宰相曹文埴、曹振鳙的故里。“地无三尺平”四面环山的篁岭古村,经年的民居受地形限制高低排布、错落混搭,周边古木参天、梯田密布,村民晒晾农作物只能使用竹匾晒在自家眺窗前木架上,形成特有的“晒秋”农俗景观。

河北作家在篁岭采风 洛钊文图

篁岭晒秋,被誉为"最美中国符号";篁岭上有个"鲜花小镇”,这里是篁岭的精华所在。秋高气爽,粉墙黛瓦、藤蔓环绕、随处可见三角梅和牵牛花、鲜花天街、樱花长廊,紫薇、杜鹃等十几种鲜花仍然在秋风中怒放。在篁岭鲜花小镇走一圈,几乎等同于徜徉"花千谷"。

在篁岭客串一把晒秋老农 洛钊文图

小镇上的邮驿、书院、工艺品店等,也极具美感和设计感,其装饰很具有参考价值。橱窗的设计大多有花草元素,就连门前的雨水管道、廊灯、小阳台和窗户的设计都是为了与植物搭伴。


在篁岭客串一把晒秋老农 洛钊文图

篁岭浓缩了徽派人文的乡土乡愁

几处翠岭调色新,
一卷丹青到处吟。
秋染江南春草绿,
莫愁晒秋少知音。

在篁岭客串一把晒秋老农 洛钊文图

篁岭有着淳朴的"乡土味",浓浓的"乡愁味"。篁岭的街巷极具古徽州风韵,徽州古建的古朴身影随处可见。篁岭老房子的雕花窗格和屋脊上的砖刻很有沧桑感,深秋爬山虎还在努力攀上记忆中的马头墙,漫步在被岁月打磨得光亮的石板路上,拐角处不意间邂逅一株菊花让人欣喜不已。

在篁岭客串一把晒秋老农 洛钊文图

篁岭秋天有许多看点,晒秋人家、天街古巷、五桂香堂、奇异怪屋、冒险森林、极速溜索、红豆杉群、垒心栈桥、梯田花海、爱在心田。人们爱说篁岭就是浓缩版的婺源,集古村古树、民俗晒秋为一体的最美乡村景致;她有世界独一无二的"晒秋"景观,成为最美中国符号;那山崖上的民居村落,屋顶上的斑斓美景,就是梦里老家,影视天堂。
更有五百米"天街"商铺林立、古趣盎然,一幅缩写版流动的《清明上河图》让人惊叹不已。

在篁岭客串一把晒秋老农 洛钊文图

“秋枫婺源”“篁岭晒秋”,我们寻觅五彩缤纷的秋色。挂在山崖上的篁岭古村,数百栋徽派民居在百米落差的坡面错落排布,每当日出山头,或晚霞初现,整个山间房屋晒架上五彩缤纷的丰收果实,绘就出少中国式的农俗景观。其实晒秋并非特指秋天,春晒茶叶、夏晒山菜、秋晒果蔬、冬晒乡俗……一年四季晒得大江南北红遍。

在篁岭客串一把晒秋老农 洛钊文图

“晒秋”是篁岭古村500年来延续至今的晒谷物特色民俗景象。它反映了以篁岭为代表的山居民众原生态的晒物农俗,是劳动人民对丰收喜庆和未来生活所赋予的美好期待,并逐渐沉积为一种独特民俗和文化。

在篁岭客串一把晒秋老农 洛钊文图

晒秋也不单晒五谷杂粮,皇菊辣椒,今年金秋为迎接国庆、中秋“双节”亮点层出,晒秋大妈用红辣椒、黑豆和稻谷等农作物晒出方志敏画像和“与风景同行,抒家国情怀”等字样。

在篁岭客串一把晒秋老农 洛钊文图

篁岭的独特地貌,造就了古村世外桃源般的田园隐居生活。千棵珍奇古树环绕、万亩梯田簇拥,和谐自然的民俗文化,独特的梯云村落造就晒秋乡村美景。篁岭村民祖辈就有用竹匾晾晒农作物的民俗,每当金秋,整个山间村落的徽式民居晒架上就成了五彩缤纷丰收成果的展示,绘就出世界独一无二的“晒秋”景观,形成一幅幅闲适、恬淡的“篁岭晒秋图”。每年都吸引了大批的画家和摄影家前来创作,以此为题材的摄影作品,在全国曾屡屡获奖。

在篁岭客串一把晒秋老农 洛钊文图

“晒秋人家”形成中国篁岭特有的风情画卷

艳阳高照几篾花,
且留春色耀年华。
携来天边胭脂水,
撒向人间一抹霞。

在篁岭客串一把晒秋老农 洛钊文图

窗衔篁岭千叶匾,门聚幽篁万亩田,篁岭因“其多篁竹”得名。数百年来,篁岭村民早已习惯用平和的心态走在崎岖的山地,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中寻求农耕的乐趣。祖辈起,每到收获季节房前屋后成了竹晒匾的世界,长长木架托起圆圆的晒匾,“晒秋人家”形成婺源特有的民俗画卷。

在篁岭客串一把晒秋老农 洛钊文图

篁岭晒秋是人文生态的杰作,数十栋古老徽派民居,家家凿窗采光,户户支架晒物。村民们用眺窗为画板,支架为画笔,晒匾为调色盘,春晒茶叶、蕨菜;秋晒红辣椒、稻谷皇菊……就这样成就了一幅幅艺术杰作。

“篁岭晒秋图”终将成为传世之作流芳百年

在篁岭客串一把晒秋老农 洛钊文图

一年收成晒匾中,
西峰东岭暖融融。
林枫欲老柿将熟,
秋在万山深处红。

在篁岭客串一把晒秋老农 洛钊文图

古来篁岭人心中自有一杆秤,那是朱老夫子推崇的“天人合一”。至今篁岭村水口仍茂盛地生长着80多株“天然活化石”国家一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红豆杉,有数棵树龄已达千年。篁岭村保存良好的徽式古村落格局,有原汁原味古村落风貌及民情民风。晒晾农作物使用竹匾,既不占地方,又便于收藏。每年的收获季节,房屋间成了晒匾世界,五颜六色的农作物与黑色屋顶之间重重叠叠,甚是壮观。

在篁岭客串一把晒秋老农 洛钊文图

篁岭处处闪烁着民俗风情的亮点,篁岭晒秋形成独特的民俗文化现象,为景区发展创造美好前景。景区利用晒秋打造成独特游客精神产品。游客来篁岭可以看晒秋,拍晒秋,也可以住下来体验晒秋,体验“朝晒暮收”、晒台“话桑麻”的田园生活,体验“晒秋人家”的农家乐趣。体验一种形式新颖、内容怀旧的参与互动项目,许多游客会奔着晒秋来。

篁岭的孩子 洛钊文图

篁岭晒秋是一种文化体验,一种精神产品。那五彩斑斓红红火火的场景,将成为婺源篁岭一张文化名片,如同“清明上河图”“富春山居图”一样,“篁岭晒秋图”也将会成为这里的传世之作。

在篁岭客串一把晒秋老农 洛钊文图

在篁岭客串一把晒秋老农 洛钊文图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6-5 17:20 , Processed in 0.712316 second(s), 4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