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8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麦芽的功效与作用_麦芽的药用价值

[复制链接]

 成长值: 31450

灰金v1_05灰铜v1_05蓝银v1_05绿金v1_01绿金v3_05绿铜v3_05绿银v3_05红铜v1_05紫铜v1_05紫银v2_05紫银v1_0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9-4-1 13: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麦芽简介

麦芽,中药名,多生长在北方区域,为禾本科植物大麦的成熟果实经发芽干燥的炮制加工品。将麦粒用水浸泡后,保持适宜温、湿度,待幼芽长至约5mm时,晒干或低温干燥。
本品呈梭形,长8~12mm,直径3~4mm。表面淡黄色,背面为外稃包围,具5脉;腹面为内稃包围。除去内外稃后,腹面有1条纵沟;基部胚根处生出幼芽和须根,幼芽长披针状条形,长约5mm。须根数条,纤细而弯曲。质硬,断面白色,粉性。气微,味微甘。
麦芽图片

麦芽的功效与作用

1、麦芽可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胀闷,及肝脾不各,嗳气少食等证,常与香橼、佛手等配伍,以增其舒肝和胃之效。
2、脾胃虚弱,运化无力,而致食积不消者,则可与党参、白术、陈皮等同用,以增健脾消食之力。
3、麦芽用于米面类食物引起的食积不消和妇女断乳,或乳汁郁积,乳房胀痛。前者,常配山楂、神曲,煎汤或作丸服,后来,可单用本品,煎汤服。回乳须用30~120g。
4、麦芽中含淀粉酶、转化糖酶、蛋白质、蛋白分解酶、维生素B、卵磷脂、麦芽糖、葡萄糖等成分,有助于消化。
5、将麦芽制成浸膏,有滋养补益作用。其它补脾润肺药作煎膏(膏滋)时,本品可作滋润、赋形剂。
麦芽的药用价值

行气消食,健脾开胃,回乳消胀。用于食积不消,脘腹胀痛,脾虚食少,乳汁郁积,乳房胀痛,妇女断乳,肝郁胁痛,肝胃气痛。
1、快膈进食:麦芽四两,神曲二两,白术、橘皮各一两。为末,蒸饼丸梧子大。每人参汤下三、五十丸。(《纲目》)
2、治产后腹中鼓胀,不通转,气急,坐卧不安:麦蘖一合,末,和酒服食,良久通转。(《兵部手集方》)
3、治饱食便卧,得谷劳病,令人四肢烦重,嘿嘿欲卧,食毕辄甚:大麦蘖一升,椒一两(并熬),干姜三两。捣末,每服方寸匕,日三、四服。(《补缺肘后方》)
4、治产后发热,乳汁不通及膨,无子当消者:麦蘖二两,炒,研细末。清汤调下,作四服。(《丹溪心法》)
麦芽的炮制方法

1、麦芽:除去杂质。
2、炒麦芽:取净麦芽,照清炒法(不加辅料的炒法称为清炒法。)炒至棕黄色,放凉,筛去灰屑。
3、焦麦芽:取净麦芽,照清炒法(不加辅料的炒法称为清炒法。)炒至焦褐色。放凉,筛去灰屑。
麦芽的食用方法

1、麦芽山楂饮
材料:麦芽10克,山楂3克。
做法:先将山楂切片与麦芽分别炒焦。取炒麦芽,炒山楂加水1碗,共煎15分钟,取汁,加入红糖调味即可。
2、炒麦芽汁
材料:麦芽、神曲、山楂各10克。
做法:把这三味药加100毫升水,煎15分钟后;倒出药汁,加点白糖,分成两次趁热服。
3、山药麦芽水
材料:山药、莲子各15克,麦芽、茯苓各5克,白砂糖15克。
做法:将上述各料一同研粉,然后用开水冲服即可。
4、麦芽糖
材料:淡奶油、麦芽糖、糖。
做法:淡奶油大火煮沸,煮沸后熄火,加糖搅匀后加麦芽糖搅匀。重新开大火,边搅拌边加热,至呈焦糖色浓稠。倒膜内,室温凝固2小时左右,分割成自己喜欢的形状(适当就好,太久会硬,不容易分割)。
麦芽回奶有副作用吗

麦芽是天然植物,用麦芽回奶不有会副作用。麦芽回奶的方法主要有:服用炒麦芽煮水,以达到回奶效果。回奶时,如奶水很少,产妇可熬煮炒麦芽水来回奶;如果产妇每天都能哺乳婴儿,奶水多或有乳房疾病的,可服用回奶汤回奶。
炒麦芽与生麦芽均具有回奶的作用,但以炒麦芽效果较好,炒麦芽具有减少乳汁分泌及消除乳汁淤积的作用,回奶时应该有吸乳器吸空乳汁,以降低乳汁淤积,减少乳腺增生症的发生,回奶时乳汁的成分一般不会发生变化,但应尽量避免宝宝饮用。
麦芽医书记载

1、《药性论》:消化宿食,破冷气,去心腹胀满。
2、《日华子本草》:温中,下气,开胃,止霍乱,除烦,消痰,破症结,能催生落胎。
3、《医学启源》:补脾胃虚,宽肠胃,捣细炒黄色,取面用之。
4、《滇南本草》:宽中,下气,止呕吐,消宿食,止吞酸吐酸,止泻,消胃宽膈,并治妇人奶乳不收,乳汁不止。
5、《本草纲目》:麦糵、谷芽、粟糵,皆能消导米面诸果食积。观造饧者用之,可以类推。但有积者能消化,无积而久服,则消人元气也,不可不知。若久服者,须同白术诸药兼用,则无害。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6-3 12:12 , Processed in 1.406636 second(s), 4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