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1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转帖] 《西潮·新潮》勾勒近代史

[复制链接] [已阅至2楼]

版主勋章 - 版主勋章

 成长值: 46910

灰铜v1_04绿金v1_01蓝铜v1_05蓝铜v2_05红铜v1_01紫铜v1_05绿铜v3_02灰金v1_05蓝银v1_05紫银v1_01绿金v3_0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6-11-4 12: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西潮·新潮》勾勒近代史




  《西潮·新潮:蒋梦麟回忆录》回忆录与近代史合一,一本书知史海钩沉、宦海波涛

  他是北大任职时间最长的校长,自嘲为“北大功狗”

  他是现代中国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教育部长,推动教育现代化

  他主持台湾农复会,成功实现农业现代化

  首度公开哥伦比亚大学刊载英文版《蒋梦麟传记》

  附录史上最全年表

  集合著述与生平、具体到每日所为

  人生脉络清晰可见

  马勇五万字导读,陈平原、雷颐联袂推荐。内含多幅珍贵图片,精装版,图文典藏。

  《西潮·新潮:蒋梦麟回忆录》由作者的两部著作《西潮》《新潮》组成,兼含附录年表等。《西潮》记录了1842年至1941年间的中国历史,主要讲述外来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由于前半段是作者“亲闻”的,后半段是作者“亲历”的,故被作者视为“有点像自传,有点像回忆录,也有点像近代史”。《新潮》则讲述中国文化在外来文化影响下所发生的种种变化。

  书中所反映的不仅是他的一生,更是他一生所经历的时代。蒋梦麟的一生经历了从中国学究的私塾到西洋自由的学府,从古老的农村社会到近代的都市文明,从身经满清专制的皇朝到接受革命思想的洗礼。他多年生活在广大的外国人群里面,更不断生活在广大中国人群、尤其是知识青年群众里面。他置身于中西文化思想交流的漩涡,同时也看遍了覆雨翻云沧海桑田的世局。

  作者介绍:

  蒋梦麟,原名梦熊,浙江省余姚县人。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1886年生,幼年在私塾读书,12岁进入绍兴中西学堂,开始学习外语和科学知识。后在家乡参加科举考试,中秀才。1908年8月赴美留学。次年2月入加州大学,先习农学,后转学教育,1912年于加州大学毕业。随后赴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师从杜威,攻读哲学和教育学。1917岁3月,蒋梦麟获得哲学及教育学博士学位后即回国。1919年初,蒋梦麟被聘为北京大学教育系教授。自1919年至1945年,蒋梦麟在北大工作了20余年。在蔡元培任校长期间,他长期担任总务长,三度代理校长,1930年冬正式担任北大校长。先后主持校政17年,是北大历届校长中任职时间最长的一位。1964年病逝于台北。

  名人推荐:

  少贤(蒋梦麟字)他日当为中国教育泰斗,非知之艰行之为艰,少贤有焉!然对于革命议论,风发泉涌笔利如刀,又宣传家之大手笔也,文字革命时期不能少此人。——孙中山

  有魄力、有担当。--胡适

  梦麟先生学问比不上孑民(蔡元培)先生,办事却比蔡先生高明。--傅斯年

  在历史学家笔下,蔡元培的意义被无限夸大,以至于无意中压抑了其他同样功不可没的校长。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蔡元培早年的学生蒋梦麟。--陈平原

  在二十世纪中国知识精英群体中,蒋梦麟在学问上没有办法与他的同门胡适之等相比,但在办事能力上,蒋梦麟却是那代人中的佼佼者;蒋梦麟后半生跨界从事农村复兴,直面工业化带来的农村萧条困局。可惜的是,由于两岸隔绝,蒋梦麟这一贡献不太为大陆读者知道。——马勇

  马勇导读

  蒋梦麟:西潮、新潮与现代中国

  大多数中国历史研究者相信,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具有成熟的政治架构和丰沛的思想文化基础,有着自己的发展理路,假如不是西方势力东来,中国必将在固有架构中长此终古,历史终结。五四新文化运动晚期,东方文明受到西方文明严峻挑战,但东方文明信仰者梁漱溟依然信心满满:“我可以断言,假使西方化不同我们接触,中国是完全闭关与外间不通风的,就是再走三百年、五百年、一千年也断不会有这些轮船、火车、飞行艇,科学方法和德谟克拉西精神产生出来。这句话就是说,中国人不是同西方走一条路线。因为走得慢,比人家慢了几十里路。若是同一路线而少走些路,那么慢慢的走终究有一天赶得上;若是各自走到别的路线上去,那么,无论走好久,也不会走到那西方人所达到的地点上去的。”然而,历史没有像梁漱溟等人假设的那样各走各的路。西方在走出中世纪之后,经过文艺复兴、思想启蒙,经过大航路发现、工业革命,西方迅速解决了人类期待很久的富裕物质生活,同时也带来新的困扰:市场狭小、产能过剩,因而我们看到至少在十六世纪中期,西方物品开始向全球输出,寻找更大市场,更便宜的劳动力,更多的利润。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古老的东方不可避免地受到“西潮”的冲击,国家、族群与个人,差不多都在西潮冲击下重组、重构,并最终获得了新生。我们在这里将要说到的蒋梦麟,就是西潮冲击背景下走上现代的第一代领跑者。

  蒋梦麟有两本著名的自传,即本书汇集的《西潮》与《新潮》。最近二十年,国内知识界对这两本书已有很多了解,通过这两本书知道蒋梦麟在二十世纪中国政治史,尤其是高等教育史、农村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不过很多读者可能不知道,蒋梦麟写得匆忙,参考资料也不多,因而漏记、误记在所难免,本文只是力所能及提供一些缺失的环节。

  西潮冲击下的国家与个人

  蒋梦麟生于清光绪十一年十二月十六日,换算成西历为1886年1月20日。但从农历即中国传统纪年方式算,光绪十一年大致对应公元1885年。因而有的文献说蒋梦麟生于1886年,有的说生于1885年,都没有错。

  根据蒋梦麟回忆录《西潮》所说,当他出生的时候,他的父亲梦见了一只熊,以为吉兆,故而为这个新生儿命名为“梦熊”。梦熊后来读书时因参加学潮不方便继续使用,遂更名为梦麟。梦麟有时又写作梦邻、孟邻,或梦麐。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蒋梦麟算是二十世纪中国教育文化领域中极具个性的人,他的性格、为人,与其生存环境、乡土文明无疑具有因果关联,值得注意。他的家乡为浙江余姚,那里因五口通商最早受到“西潮”影响。蒋梦麟的祖父早在道咸时期就在上海开了一个钱庄,积累了一些家产。不幸的是,蒋梦麟的祖父在盛年时伤了一条腿,后来严重到必须截肢的程度。而更不幸的是,蒋祖父竟在这次截肢手术过程中因血液中毒而辞世,留下年仅十二岁的儿子,即蒋梦麟的父亲蒋怀清。

  怀清公继承了乃父留下的七千两银子,这在当时是一笔巨大财产。只是怀清公年龄太小,无依无靠,只好将这些银子交给未来的岳父去打理。

  蒋梦麟的母亲是一位很有教养的大家闺秀,容貌美丽,能歌善吟,多才多艺。可惜,蒋母在蒋梦麟很小时候就去世了。

  像传统中国社会一切有经济条件的家庭一样,蒋梦麟大约五岁时就被送到私塾读书,所读内容也都是传统士大夫早年必修的儒家经典,学习的基本方法就是死记硬背,学习的目标就是科举考试。期望通过科举考试获取功名,光宗耀祖,出人头地。这是传统士大夫的全部人生,是实现其人生价值的惟一出路、必经之地。

  读过几年私塾,蒋梦麟的知识已有一些积累,年龄也渐渐大了。大约1897年的时候,怀清公将他送到刚刚开办的绍兴中西学堂学习。

  绍兴中西学堂的监督是蔡元培。蔡元培后来成为著名的教育家,也是影响蒋梦麟生命历程最重要人物之一。中西学堂课程设置像其名字一样中西合璧,既有中国传统经学、文学、史学,也有英文、数学等西方近代科学知识。这是晚清教育改革发生后的新气象,从而使蒋梦麟在接受传统文化熏陶外,也系统接触了西方近代科学技术知识。

  1899年秋天,蒋梦麟的家乡因水患而发生了可怕的匪患,几百年来宁静的乡村由此而变得骚动不安。怀清公为躲避匪患将全家前往上海,蒋梦麟被安置在一家天主教学校继续学习英文。在上海这段时间使蒋梦麟直接感受到西方近代文明的好处,使他看到中国传统社会与文化的内在缺陷。

  蒋梦麟家乡的匪患,其实与北部中国的义和团运动有很重要关联,是中国政治又到了一个多事之秋的象征。1900年春天,义和团运动因袁世凯就任山东巡抚强力镇压而向四方扩散,直隶首当其冲,长江流域及其以南也不宁静,包括上海在内的东南沿海一带相当恐惧。这里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心,开关以来,特别是《马关条约》以来,各国在那儿都有重要的经济利益。根据汇丰银行当时向英国外交部提交的报告,当时英国国内退休人口中,有很大一部分依靠从上海的财产获益中生活,每年从一百镑到三万镑不等。因此,如果在上海或长江流域发生大的灾难,英国在中国的投资势必要打水漂,许多英国家庭都会因为上海的陷落而蒙受巨大损失、痛苦。因此当清政府将向列强宣战的消息传来之后,不论中外,迅即陷入高度恐慌。为避免战乱,怀清公连夜举家撤回故乡蒋村。不久又迁往余姚县城,蒋梦麟被安排在县城一所中学继续读书。

  在余姚县城中学,蒋梦麟只待了一年左右,之后只身来到省会杭州。他那时大概已有出洋留学的想法,因而希望找一所比较好的教会学校继续学习英文。不料蒋梦麟对杭州的情况实在不太了解,结果误打误撞进入一所非常糟糕、落伍的教会学校。这所学校的校长是一位具有极端宗教狂热的传教士,他除了知道向学生强制灌输基督福音,对西方文化如何传入中国,中国学生怎样才能掌握理解西学,从来都不热心。

  不久,在各地风起云涌学潮感染下,这所学校的学生与学校当局发生激烈冲突,全体学生一致退学,自行筹办了一所学校,并请大名鼎鼎的章太炎命名为“改进学社”。这些学生的想法非常简单,他们渴望这所学校办得像牛津、剑桥一样出名。这当然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不到半年,学生的自治试验宣告失败,蒋梦麟趁着这个机会进入浙江高等学堂继续学习。

  浙江高等学堂是一所新式学堂,也是当时浙江省最高学府。蒋梦麟在那里不仅学到许多闻所未闻的新知识,而且使他有机会接触到梁启超、孙中山等人各式各样的新思想。蒋梦麟的思想境界为之一变,并渐渐形成了自己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对自己的未来前途也有了不一样的考虑。他此时又觉得,出国留学并非首选,要想在中国出人头地,可能还得头悬梁锥刺股,像历朝历代士大夫一样,参加科举考试,获取功名,然后踏入仕途,建功立业,光宗耀祖。基于这样的判断,蒋梦麟在革命、改良如此高涨的气氛中,毅然坚定地复习科举考试的内容。

  1903年,十七岁的蒋梦麟返回家乡参加考试,如愿以偿考中了秀才。秀才只是科举考试的最初门槛,要想达到科举考试的顶端进士、状元,刚刚踏入门槛的秀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蒋梦麟在中了秀才之后很快返回浙江高等学堂,继续在那里接受学堂教育。

  二十世纪初年的中国处在急剧变革的时期,各种可能随时都在发生。当蒋梦麟中秀才的时候,中国知识人上升道路已在发生变化,科举考试不再是青年知识人的惟一选择。那时,不仅朝廷鼓励年轻人出洋留学,学习东西洋的新知识,而且随着中国经济在那些年的发展,一批“先富阶级”也有力量将子女送往国外读书。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原本期待中进士、点翰林的蒋梦麟在1904年上半年几经犹豫又做出了一个新的选择,那一年暑假,他只身来到上海,参加南洋公学的入学考试,期望在南洋公学为自己打好一个西方文化的基础,以便将来留学美国。

  南洋公学是盛宣怀创办的洋务学堂,专门培养洋务人才。南洋公学预科按照美国中学学制设置、管理,其教学、分数等,也与美国的一些大学对接。因此可以说,考上了南洋公学,也就等于敲开了美国一些大学的大门。

  在南洋公学,蒋梦麟呆了两年时间。这两年,主要是英语的训练,为进入美国大学做准备。经过两年准备,蒋梦麟于1908年暑假回到杭州,参加浙江省官费留美考试,结果不幸名落孙山。

  落榜后的蒋梦麟并没有放弃留学的想法,毕竟他的家庭在过去几十年有些积累。蒋梦麟向他父亲怀清公要了几千元钱,自费留学美国。当年9月,蒋梦麟抵达美国,错过了当年秋季入学的日子,只好就便请了一位学生帮助补习英语。第二年(1909)春,蒋梦麟获准进入加州大学农学院。

  蒋梦麟之所以选择农学,是经过慎重考虑的。他认为,中国既然以农立国,那么当西方工业文明进入之后,中国更应该改进农业,让农业复兴,乡土重建,农民富裕。只有达到这个目标,中国的现代化才能得到落实,中国人才能真正获得温饱、尊严与幸福。另一方面,蒋梦麟的幼年毕竟在乡村中度过。耳濡目染,蒋梦麟对田野自然风光、适宜的乡村生活有着深情依恋,对农业技术改良有着浓厚兴趣。此外一个比较实在的考虑,那就是蒋梦麟自幼身体羸弱,他想如果能常年在田野中接触新鲜空气,对他并不健壮的身体一定有莫大好处。

  在农学院一个学期,蒋梦麟一直兴致勃勃,也学到了不少新东西。半年后一个偶然机会使他的人生道路发生了改变。一位朋友劝改行,力主学一门社会科学。这位朋友的理由是,农学固然重要,但从中国实际情况看,目前最需要的似乎并不是农业科学,而是社会科学。除非中国能够参酌西方国家近代发展的经验以解决政治、社会问题,那么中国的农业在中国政治转型完成之前,不可能单独凭借技术进步获得发展。这位朋友的第二个理由是,如果不改修社会科学,那么眼光必然狭隘,只局限于实用科学小圈子里,无法了解农业之外的重大问题。在这位朋友看来,中国农业式微并不是纯粹的技术问题,社会的、政治的因素远大于技术。

  二十世纪初期,中国的留学生对外部世界有了自己的观察,他们普遍有了改造社会,甚至改造国民性的想法,因而那时的留学生不愿在自然科学、技术科学方面下功夫,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转向人文社会科学的,确实不在少数,胡适、鲁迅、郭沫若等都有这样的经历。所以,朋友的建言不能不引起蒋梦麟的思考,并促使他下定决心,从1909年秋季新学期开始改学教育学。这是蒋梦麟求学生涯的一个大转折,由此也让他后来具有从事教育、农村复兴的双重理由。

  1912年,蒋梦麟完成在加州大学的学业,前往纽约,入哥伦比亚大学继续深造,师从杜威教授,继续哲学及教育学的研究。杜威是那时美国最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哲学家,他对现代中国教育及哲学发展影响极大,其主要的因素就是他招收到了蒋梦麟以及胡适、陶行知等几位后来极富盛名的中国学生。当然,杜威教授本身的学术成就是第一位的,也是这几位中国学生拜师学艺的前提。

  追随杜威教授,蒋梦麟在哥大研究院苦读了五年,像他毕生最紧密的同学、朋友胡适之一样,蒋梦麟也没有在西方哲学、西方教育方面选择研究方向。经过几年努力,胡适之选择以西方哲学重解中国古代哲学为学术发展的基本路径,而蒋梦麟,则以西方哲学、教育学理论重新解释中国古代教育,以《中国教育原则之研究》为论题,于1917年6月比较顺利地完成了博士论文的一系列程序,并获得了博士学位。

  蒋梦麟在美国读书的这几年,正是中国发生急剧变化的时代。本来以大清帝国臣民的身份来到美国,可是现在大清王朝已成为历史陈迹。中华民国虽然经过袁世凯帝制复辟的挫折,但共和、民主的政治理念已成为中国人的惟一选择。在那几年中,蒋梦麟因机缘巧合认识了孙中山,在孙中山指导下,他曾连续三年边读书边参加革命党《大同日报》的编辑、撰稿工作,用实际行动支持故国的进步发展。

插件设计:zasq.net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青铜会员 - 等级≥州判

沙发
发表于 2016-11-4 18:04 | 只看该作者
蒋梦麟貌似听说过,有点名气的说,照片看着也挺有气质啊。
管理员已阅至此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6-9 12:34 , Processed in 3.071780 second(s), 5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