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4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摄影美图] 在鲁迅故居,呼唤鲁迅精神归来!

[复制链接]

绿铜v3_05绿银v3_05绿金v3_01紫铜v1_05紫银v1_0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8-7-4 14: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到杭州去历史文化名城绍兴旅游,参观了鲁迅故居。鲁迅故居的各个景点都在一条街上,只要沿着这条街一直往前走,看见大门进去便是。

鲁迅故里 洛钊文图

百年鲁迅故居一草一木依然光鲜如故

这里有“鲁迅祖居”,是一幢具有清末绍兴风格的建筑。踏上台阶进到里面,是一个大客厅,厅堂正上方高悬一块“德寿堂”大匾,匾下挂着一幅“松鹤图”,两旁柱子上有楹联,东西两侧挂有红木镶嵌的大理石“挂屏”。这里是周家房族用来祭祀、办喜事、会见客人的场所。往里走,有主人的卧室,会客室、书房、琴室、老式厨房等,不难想象当时周家有何等气派,社会地位有何等显赫。

鲁迅故里 洛钊文图


鲁迅故里 洛钊文图

走出“鲁迅祖居”,经过一座石拱桥,便是著名的“三味书屋”,这里的一砖一瓦,一椽一檁,尽显江南民居之风韵。“三味书屋”,原名“三余书屋”。正门一间房内,正面挂着一幅《松鹿图》,上面的“三味书屋”横匾为清代著名书法家梁同书所题。

鲁迅故里 洛钊文图

鲁迅就是在这里开始他的学习生涯的,每天上学前先要对着匾额和《松鹿图》行礼,然后才开始读书。鲁迅博闻强记,虚心好学,不囿于四书五经,多方寻求课外读物,从野史、笔记、小说和各种民间文艺中吸取养料,积累知识。

鲁迅故里 洛钊文图

书屋正中的木方桌和高背椅是塾师的讲台,七八张已褪色的桌椅整齐地摆放着。鲁迅的座位在书房的东北角,也就是最里边。那时候读书是很枯燥的,老师在自己的座位上闭着眼睛摇头晃脑地吟诵古文,坐在最外边的学生听得不耐烦了会偷偷溜出去玩,小时候的鲁迅严于律己、好学上进从不逃学。

鲁迅故里 洛钊文图

离开“三味书屋”,我们来到“鲁迅故居”。这是鲁迅小时候生活的地方,室内的摆设虽古朴陈旧却排列整齐。先是一个大会客厅,然后是一间间屋子,其中有鲁迅和他弟弟的卧室。

鲁迅故里 洛钊文图

穿过客厅、书屋,走过几道迂回曲折的走廊,便来到了传说中的“百草园”。现在园子中间是一片菜地,周围除了几株百年古树,便是丛生的杂草,据说以前常有虫蛇出没,于是有了鲁迅文中那段美女蛇的传说。这里虽是个菜园,但在鲁迅笔下却被描绘得栩栩如生: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鲁迅在这里度过了快乐的童年:捉蟋蟀,挖何首乌,毁了泥墙,将砖扔到隔壁的梁家去……;冬天的百草园更是别有情趣,他和童年伙伴闰土一起在雪地里捉小鸟雀,还经常在石井栏上跳上跳下,以致于父亲要把他送到三味书屋去读书。

鲁迅故里 洛钊文图

在鲁迅故居感受文化旗手的风骨

最后,我们来到了“鲁迅纪念馆”。馆名是郭沫若先生题写的,馆内宽敞、明亮。主展厅分为“鲁迅在绍兴”“鲁迅在南京、日本、绍兴”“鲁迅在北京、厦门、广州”“在上海”“民族魂”五个部分,真实再现了鲁迅博大的精神世界和曲折坎坷的人生历程。

鲁迅故里 鲁迅和闰土 洛钊文图

鲁迅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深深打动了我,他毕生为造就理想觉醒的国民而呐喊,用文学作武器与敌人抗争。他的杂文、小说语言犀利,风格泼辣,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似“匕首”,如“投枪”,因此敌人恨他,人民爱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一生的真实写照。

鲁迅故里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洛钊文图

中学时代,就读过鲁迅的不少文章,如《药》《祝福》《孔乙己》《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对鲁迅十分仰慕,这天有幸到鲁迅故居一游,了却了我多年的心愿,也对鲁迅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鲁迅伟大崇高的形象将永远铭记在我心中。

鲁迅故里 洛钊文图

我们今天大声疾呼鲁迅精神归来

这些年鲁迅的文章走出了教科书,有人贬损、攻击鲁迅,难道我们今天就不需要鲁迅的精神了吗?我想,以现在的情形来看,我们还是需要鲁迅精神的。鲁迅的精神是批判的,不是无端的指责、毫无意义的苛求,而是针对现实的批判,毫不留情的批判。他最痛恨那些粉饰太平的御用文人,讨厌极了他们的嘴脸。所以创作了一篇篇短小精悍如匕首、投枪的杂文,掷向那些滑稽的嘴脸,使其面目全非。

鲁迅故里 洛钊文图

毛泽东说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其实正是说先生的精神之宝贵、纯粹。先生当时的情形是,一面拿着国民政府的薪水,一面揭露国民政府的黑暗统治。这样硬的骨头,谁有?只有鲁迅有!

鲁迅故里 洛钊文图

谁给钱,就给谁卖命,今天仍有许多文人就做了这样的奴才。一面摇着尾巴,一面抛给主人一个献媚的笑眼。鲁迅绝不甘心做这样的奴才,他的不甘心做走狗,正是为了底层的大众不再做奴才。然而,他所极力挽救的灵魂,却正心甘情愿地麻木地去做一个好奴才。这使他难免寂寞了,正如他在《呐喊》自序中所言:仿佛一间铁屋子,绝无窗户,万难破毁,里面许多熟睡的人,不久都要闷死……这是怎样的凄凉呢?是绝无希望的悲哀!然而,在这样窘迫的环境下,先生仍然保持着战斗的精神。

鲁迅故里 洛钊文图

谁敢说我们今天就是一个大同的社会?是一个完美无瑕的社会?恐怕没有人敢这样说。我们毕竟还没有到那一步!我们自己不是也承认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嘛!怎么会没有问题?有了问题,不批判,一味地粉饰,怎么能得到纠正?得不到纠正,社会怎么会进步?你也说好,他也说好,大家都说好,我们的政府就会误认为:哇,原来已经这么美好了耶!就看不到问题,然而问题还是在那摆着,只不过隐蔽了些。

鲁迅故里 洛钊文图

还有,先生当年批判的国民劣根性,今天仍然要继续批判下去。当然,时至今日,国民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先生当年揭示出来的鸭一样的“看客”心理,而今就消失了吗?好像不是的,现在,连马路上“扶不扶”都成了一个摆在我们面前,需要费时费力去权衡的问题,我们真的进步了吗?

鲁迅故里 洛钊文图

先生的批判精神,还是需要的。学习鲁迅先生什么?我认为这个时代之所以可悲,不是因为它有太多的庸俗和腐败,而是因为我们这个时代不存在鲁迅和新文化运动的那种精神!在新文化时代中,有着太多自由的灵魂和纯洁的思想,同时也有着一种巨大的爱国精神。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无法比拟的。

鲁迅故里 洛钊文图

而对于鲁迅先生的精神,我认为这是一种对全民族深沉而严肃的大爱!哪怕它带着咒骂,哪怕它满口的讥讽,哪怕他变的让人畏惧。其本质原因是:鲁迅先生没有办法温存的劝解,也没有办法去像一个女人一样喋喋不休的诉说。因为那颗赤诚饱满,受尽刀割的心已经再也无力去柔情的抹泪,转而只能淌着血去拼杀。

鲁迅故里 洛钊文图

这个时代,我们应该学习鲁迅的什么精神?傲骨,坚定,抱负,爱国。刽子手举起屠刀,也不低下高贵的头颅!这个时代我们惟有读懂鲁迅,才能读懂中国,读懂我们这个民族!

鲁迅故里 洛钊文图

千万不要忘记:鲁迅是因为太爱我们这个民族了,而不是因为压迫的仇恨!因为鲁迅灵魂中拥有着巨大的民族之爱,所以才会具有一生的傲骨和铸就一个永远不会被打倒的战士的无畏!

鲁迅故里外国留学生坦言我们也爱鲁迅 洛钊文图

因为懂您,所以爱您!我们大声疾呼:鲁迅精神归来!

贴士
我采集了关于鲁迅故居的旅游灵感,这里适合与所有人共同体验。
全年来玩最佳。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6-12 15:57 , Processed in 4.382619 second(s), 4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